園區簡介
閱讀六堆
採訪成果
學習檔案
參考資料
 

 

 

認識六堆

  歷史上的六堆,源於康熙十六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之亂的動盪,客家族系為了保家衛土、集結而起的六隊(堆)鄉團組織。六堆者,「前堆」、「後堆」、「左堆」、「右堆」、「中堆」及「先鋒堆」(按:面對高屏溪)。

隨著時代更迭,今日六堆泛指屏東縣竹田、內埔、萬巒、麟洛、長治、高樹、新埤、佳冬鄉,以及高雄縣美濃、六龜、杉林、甲仙等鄉客家庄的總稱,有著相同語言、信仰、習俗與地方認同。「六堆」,雖不是一個實際的行政區界,然三百餘年迄今,它仍是南臺灣高屏地區客家族群的共通稱謂。

六堆地區所擁有豐富客家文化資產,幾乎是臺灣各界公認的「臺灣之最」,最古老的客家區、最純粹的客家聚落、最濃郁的客家風土,體驗臺灣客家文化,必經此途。

 

六堆園區

  如何認識客家,欣賞客家,進而讓臺灣走向多元文化認同,始終是客家事務的核心課題。九○年代前後,客家族群在語言、勞工、農業及環保等方面揭啟的社會運動,如今各界已能普遍以溫和與尊重的態度看待客家族群。經過民間十餘年的努力,客家事務逐漸延續擴展至社區重建與文化資產保存的公共議題。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基於保存與展現在南台灣客家文化風貌,促進區域性客庄再發展,經擇定屏東縣內埔、長治、麟洛三個鄉交界處且交通方便之20公頃土地,推動國家級客家文化建設。園區現階段已完成基礎景觀及先期主要設施之演藝廳、多媒體館等設施,後續刻正規劃設置聚落文化體驗、產業工藝、展藏、會議及研習設施,並提供廣大開放空間供為支援六堆地方節慶文化活動使用。

六堆深厚樸實的文化內涵,無可取代,六堆濃郁的鄉土地景,也不能複製。客家文化園區計畫做為一個文化保存與觀光交流的機制平臺,也將扮演促進地方永續活化、厚植鄉鎮競爭力的推手,引領人們認識客家、走入六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