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志業

鄉土的呼喚

母親的悲願

台灣監獄島

 
 

柯旗化的兒子,著名的社會學家柯志明說到爸爸,「政治始終不是他的志業,出獄後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把17年的苦牢兌換成從政的資本,除了老師、文法學家之外,他最喜歡的稱謂莫過於詩人、文學家了。」1969年,柯旗化出版《南國故鄉》小說集,作者以平順的文字,透過男女主角感人的愛情故事,提出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探究愛的真諦是什麼?縮小新世代與上一代間的距離,也讓人體認到社會動盪對於個人無止境的壓迫感。

 

小說:南國故鄉

   

 

      

       1980年代初期,柯旗化嘗試投些新詩給《台灣文藝》雜誌,主編陳永興發現他的文字平淡中流散岀特別的氣味,很有批判性,因此刊載不少他的詩作,1985年彙集成《鄉土的呼喚》,由最具本土色彩的文學團體-笠詩刊社出版。柯旗化在〈自序〉說:「處在混濁的時代,如果我們還有良心和正義感,實在不該袖手旁觀,因此我決定自告奮勇地充當悲天憫人的詩人,為受苦的同胞說話,也藉寫詩以發抒心中的鬱悶,願我能寫岀時代的心聲。」詩集分成「故鄉之歌」、「呻吟與夢魘」、「大龍與小丑」、「綠島之歌」、「自由的歌聲」,字字句句都是時代的證言,或可看做是,他替許多無法言語、寫文章的平凡受難者,寫下共同的心聲,最後以獲得完全的自由,作為夙願。

 

 

詩集:鄉土的呼喚

 

    

 

 

1986年他創辦《 台灣文化》季刊,寫作詩文成為個人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直到19903月,他把後緒的詩作集結成《母親的悲願》,中、英、日文對照,以紀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喪生的余仁德學長和其他犧牲的同胞英靈。整本詩集內容風格統一,完全聚焦在社會與政治現實的議題上,感情深沉,蘊含著動人的力量,用字淺詞雖然淳樸平淡,從大我岀發,直接觸及事件的本質,閱讀過後,給人醍醐灌頂的感覺,還會久久徘徊,低回不已。他為台灣文學新園地,創造耕育的苗圃。

 

詩集:母親的悲願

    

 

         1992年,他寫就的日文自傳《台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在日本出版,回憶個人生命與時代巨輪之間的交錯迷離,引起日本學界的注意,透過本書讓長久忽略台灣的日本出版界和學界,直接了解過去半個多世紀來台灣發生了什麼?一個勇敢的台灣人,如何面對強大的、野蠻的政治力量,卻堅持不懈,勇敢地繼續燃燒自己,照耀台灣本土文化。

自傳:台灣監獄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