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十五年,明朝鄭氏據守台灣島 ,規置府縣。南部地區為萬年縣;縣下實行屯田政策養各鎮之兵。本鄉荒野之山區。由仁武鎮開墾,故名仁武。在永曆三十七年,清師入台,又復規劃郡縣,分置台灣、鳳山二縣,本鄉地區與鳳山縣,沿明鄭時舊名,稱為仁武庄,隸屬鳳山縣鳳山廳觀音下里,此時是仍是一荒煙為開之小庄落而已。然大社鄉之命名,自然天成,由於鄉民經濟活動、文化學術、交通業務、行政中心,皆以大社為重心,大社鄉大部落,繼而得名。1915年仁武、大社合鄉時期。1945,原日治時期的高雄州鳳山郡仁武庄,改為仁武鄉,大社鄉原本與仁武鄉合併,屬於仁武鄉轄區的名下,由於人口日益增加,地方民情意見常生枝節,迭起紛爭,政府為使地方自治業務,易於推展及管理。1951529高雄縣議會第二次會議決議,將仁武鄉分為大社、仁武兩鄉,並自該年八月正式成立大社鄉。

 

 

 

 

 

 

 

大社  (溪溪哈哈隊攝)

 

 

 

        三奶壇」,「三奶壇」的由來(觀音山下的傳奇)明未本鄉原為一片荒地,只有翠屏、三奶、觀音及神農(半村)三個半村散落幾戶人家,三奶廟(碧雲宮)前,當時長有古榕樹一株,枝葉扶疏,當初有位大陸客,路過該處即在古榕下歇息,把隨身帶著的『三奶夫人』香火及香爐掛於古榕樹枝上,離去時竟忘了帶走,爾後每當夜晚香火發出一片紅光,鄉人感其顯靈,即在該處搭建一座神擅供奉,因把奉的是『三奶夫人』本鄉因名『三奶壇』。(如右下圖)

 

碧雲宮原稱三奶壇 (溪溪哈哈隊攝)

 

 

 

回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