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祭舞蹈  

豐年祭的歌和舞一直維持著形影不離的密切關係,不能分開,與一般民俗歌舞完全不同。豐年祭歌舞是與神靈溝通的禱詞,也是以肢體來表達對神靈的讚美、感恩與祈求,並附有靈性法力。豐年祭的歌舞,有男性與女性之別,女姓可學習男性專用之歌舞。但女子專用的歌舞,習慣上男性不學習,此種歌舞附有靈性,因此平日禁忌演出,連練習也有禁忌,犯者招致禍患生病,由於種種的禁忌與限制,保留不易,因此日漸消失。
豐年祭的舞蹈,男生、女生手牽手圍圓圈按年齡階級排列,腳步配合豐年祭舞曲,有踏、踢、抬等腳部動作,移動方向為順時鐘方向。若在跳期間有偷懶行為,則由級長嚴格管教處罰。豐年祭的舞蹈屬於較神聖的歌舞,所以隊形和舞姿較不花俏。而歡宴的舞蹈則以若干歌曲串連團體的舞姿與隊形變化來歡迎貴賓或歡愉觀眾。

觀光化的豐年祭舞蹈  

阿美族歌舞觀光化的發展是由花蓮地區開始的。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推行皇民化政策後,訓練阿美族人跳日本舞以娛樂日本人。國民政府治台之後,歌舞觀光風氣漸漸興盛,觀光客主要是日本人及來自台灣西部的 漢人。1965年阿美文化村在花蓮市成立,也正式帶起了台灣觀光文化村的風潮。因應觀光的需要,阿美文化村的表演融合了一般的阿美歌舞、現代舞,以及當時救國團或農會家政班所教的舞步。服飾則由傳統的黑色服飾改成漢人眼中較為討喜 的紅色;然而紅色服飾在傳統阿美族社會中,只有頭目或祭師在面對部落祖靈時才能夠穿著。這一套阿美文化村式的歌舞模式,經由觀光以及媒體的宣傳而向外擴散後,部落婦女也開始學著創作這一類觀光歌舞,而政府官方以推廣原住民文化為名的歌舞比賽中,跳的也都是這一類的創作歌舞。阿美族人傳統娛神、娛人、 自娛的歌舞觀也漸漸地被取悅外人的觀光歌舞所取代。 嘉里村的許多豐年祭歌舞,也是由當時許多在阿美文化村學習舞蹈的居民所改編出來的。
看了許多豐年祭的介紹後,是不是覺得沒有參加過實在很可惜呢?下面就為您介紹現在豐年祭的一些舞蹈,讓您體會一下豐年祭熱鬧的氣氛!
 

按一下可以看到嘉里豐年祭舞蹈
  男子竹竿舞蹈      年輕女子鳳舞  
   男子勇士舞       成年女子舞蹈  
     成年男子舞蹈         女子有氧舞蹈  
 孩童舞蹈    迎賓舞
 
 

    第六單元   

 

 

2007 花蓮縣嘉里國民小學 噗通阿美團隊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