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溪水系]     [曾文溪水系]


八掌溪水系

流域概述

八掌溪水系,主要有八掌溪、赤蘭溪,發源於嘉義縣阿里山山脈西側海拔1940公尺的竹崎鄉奮起湖,主要水源為八掌溪,屬高山峻嶺地帶,因地勢落差大,河水流速快,流經觸口出山,再經鹽水即入海,幸66年間政府興建仁義潭水庫,可將夏季雨量充沛時導引河水進入仁義潭水庫,可供應嘉義市之飲用水及工業用水造福市民頗大,但對本鄉之農林作物灌溉毫無助益。

 

流域地質

八掌溪流域上游河谷階地零星分佈,中游以觸口為頂點形成鬥六、嘉義丘陵地區諸溪流最大面積的沖積扇;扇頂位於觸口斷層帶上,斷層近期的衝上活動應是沖積扇發育的重要原因(齊士崢、宋國城2000)。沿河更低位的岩石河階則是最近期河流持續下切的結果。在介於觸口斷層及九芎坑斷層間分佈的沖積扇階面作調查,由於流經觸口斷層上盤的河流區段因地形陡峭,河流兩側並無階地發育。觸口斷層下盤分佈許多向西微傾斜的階地地形,此範圍廣泛的階地主要分佈在斷層下盤的丘陵地的最頂面,大致可分為兩階,環境屬於觸口斷層前緣的沖積扇環境,(陳文山,2003)。 

 

曾文溪水系

流域概述

曾文溪水系主要有曾文溪、長谷川、烏其哈溪、達娜伊穀溪等支流十餘條,發源於阿里山山脈的東水山(2440公尺),其中的主流曾文溪流域部份,歷年平均降雨量約為2643公厘,以發源於阿里山脈之萬歲山峰的曾文溪為主流,是台南地區最大的河流,其流經台南縣山上鄉附近進入平原,經東勢寮北部、麻豆鎮之南部蘇厝、海寮溪南寮等地,西流經西港鄉,於七股鄉及台南市青草崙入海,河川長度170.90公里,平均坡降1/57,年平均逕流量約24億立方公尺,或每平方公里6.64秒立方公尺,豐枯水期極懸殊,風水期流量約佔年流量95%重要支流包括後堀溪、菜寮溪及官田溪等,整個集水區面積為1176.64平方公里。由於台灣島狹山脈高且南北縱走;因此,在山高坡陡地形影響之下,河水下切營力甚巨!。曾文溪在大埔以上為山地,故河川侵蝕山地,形成峽谷地形。從大埔至大內之間,切穿丘陵地,其間有大埔,玉井兩盆地。至於大內以下,河流奔放於嘉南平原南側,由於坡陡山高,故有遇豪雨時,河水沖刷力特強,,滾滾濁水攜帶大量泥沙迅速下流,往往就會造成海流改道。曾文溪的河道蜿蜒曲折,雖然深槽明顯,但是河面狹窄,通水斷面參差不齊,所以洪水宣洩比較緩慢,遇到大雨就容易氾濫成災。此溪除了供給南區主要水源外,也曾經孕育了繁榮的大埔鄉。

 

曾文溪河系圖

 

各月平均降水量與溫度變化如下:

 



溫度

 (攝氏)

13.9

14.8

16.8

19.4

20.8

22.0

21.0

22.4

22.1

20.9

17.8

15.2

降雨量(公分)

1.1

1.8

2.0

4.0

11.5

15.8

16.2

21.3

11.8

1.9

0.6

0.6

              

曾文溪平均溫度與降雨量統計圖

 

歷史記述

曾文溪重要支流中的菜寮溪,是發掘古代哺乳動物遺骸的重要地點,出產的化石證明為冰河時期遺物,極具意義。

曾文溪流域在台南縣的官田有史前遺址分布,在考古文獻上記載,這些遺址都是距今2500年到35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中期的牛稠子文化。這裡也曾是原住民西拉雅平埔族聚居的地方。

依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迄今,曾文溪曾歷經了許多次的改道的紀錄,對沿岸人民-包含大埔鄉民的生活產生了長久的影響。居民因此戲稱曾文溪是「青瞑蛇」。在清道光三年(西元1823年),曾文溪曾歷過一次改道,其後百餘年,也發生過幾次改道。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年),曾文溪第二次的改道,使河水變成從鹿耳門出海,而導致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在鹿耳門南岸的天后宮被沖毀,到了日治時期,明治37年(西元1904年),曾文溪又改道一次,明治44年(西元1911年)曾文溪山洪再度暴發,蚵殼港整個村庄被毀,庄民四散,之後又因為整治曾文溪而興工治水使得曾文溪沿岸的許多村庄又被迫大舉遷庄,到了昭和13年(西元1938年)六月,治水工程告一段落後,四處亂竄的曾文溪才比較安靜了,而居民備受威脅的生活環境也才安定下來。

現有及計畫中之水庫等水利設施

曾文溪流域目前有曾文水庫、烏山頭及南化水庫等,調洪蓄水供應下游各標的用水,流域水利設施相關位置如圖一及圖二所示,茲將現有及計畫中之水庫等水利設施分述如下:

                

圖一 高屏溪、曾文溪流域水系及相關水利設施位置圖

 

圖二 曾文溪流域相關水利設施位置圖

 

1.曾文及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位於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完成於民國19年,集水面積僅58平方公里,水庫主要水源乃在曾文溪設一東口導水堰,經由越域引水至烏山頭水庫,屬一離槽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為83.76百萬立方公尺,而曾文水庫位於曾文溪主流上,壩址約在東口導水堰上游2公里處,完成於民國62年,集水面積為481平方公里,水庫目前有效蓄水量為583.81百萬立方公尺,為台灣地區最大之水庫。

兩水庫功能包括:防洪、公共給水、灌溉、工業給水及發電等多目標。整個水資源利用情形包括,嘉南農田水利會之嘉南大圳灌區及台南地區之公共與工業給水等,水庫操作以串聯運轉方式進行,以年用法方式,在每年六月開始蓄水,並依下游需水量及水庫蓄水之豐盈情形的操作規線進行放水。

為了滿足未來供水需求,台灣省水利局目前針對曾文水庫進行越域引水規劃,計畫擬在荖濃溪梅山及旗山溪民族地區興建攔河堰及引水隧道,在豐水期引高屏溪流域多餘水源蓄存在曾文水庫,以供應南部地區未來增加之用水需求,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之相關位置如2.1所示。

2.南化水庫

南化水庫位於曾文溪支流後堀溪上,壩體相關設施完成於民國82年,集水面積為104平方公里,水庫有效蓄水量為149.46百萬立方公尺,為一公共給水單目標水庫,目前供應台南、高雄地區每日36萬噸出水量,目前正興建越域引水工程,在甲仙橋上游500公尺處設一攔河堰引旗山溪豐水期之餘水,經由長3公里之導水隧道引入南化水庫,預計民國87年完工後,可供應高雄、台南及嘉義地區每日80萬噸之出水量。南化水庫相關設施位置如2.1及2.3所示,而整個曾文溪流域水庫設施相關位置如圖2.3所示。

曾文溪流域引水設施調查

1.曾文溪流域

曾文溪流域目前主要供水設施乃依靠曾文、烏山頭水庫調洪蓄水進行下游各標的用水供應之操作,及南化水庫蓄水供應台南等地之公共給水需求等主要取水設施,至於下游未控制水量為零星農業用水及部份公共給水給水設施。

其中曾文、烏山頭水庫之基準配水量,以當初各用水標的協議之配水量,嘉南水利會所屬農業灌溉用水為每年900百萬立方公尺,曾文水庫契約之工業用水為每年27百萬立方公尺,及自來水公司分配之每年120百萬立方公尺的公共給水,依據基準配水量各標的提出年供水計畫,其中農業灌溉用水之嘉南農田水利會每年三、四月間提供灌區年度計畫用水量,而工業及公共給水依據需求提出供水計畫但較無變動,依此年供水計畫量,曾文、烏山頭水庫按水文情況以每年六月至隔年五月之年用法進行水庫運用調配工作。

整個曾文溪流域供水設施,農業用水方面藉由烏山頭水庫放水口進入嘉南大圳供給嘉南地區之灌區,而工業用水則藉圳道或專管連接,至於公共給水之自來水系統,則藉由各淨水廠供給,其中利用曾文烏山頭供水系統之淨水廠包括烏山頭、潭頂及水上淨水廠,與南化水庫之南化淨水廠及取自下游未控制流量地面水之山上淨水廠,而規劃在山上淨水廠附近即曾文溪主流與菜寮溪匯流點下游200公尺處河床興建玉峰攔河堰,玉峰攔河堰的功能主要是提高提高山上淨水廠供水能力及穩定供水水源。整個曾文溪流域之公共給水系統之淨水廠相關設施與出水能力整理如2.3所示。

2.引水設施規劃與開發

整個曾文溪流域目前供水系統如前所述,為了因應未來南部地區供水需求,目前正辦理之水資源開發工程有南化水庫旗山溪越域引水工程及曾文溪玉峰攔河堰等工程,預計87年陸續完成後分別可增加公共給水出水量為44萬CMD及7萬CMD。依據水利單位擬定之南部水資源開發順序,除目前積極辦理興建中之上述開發工程,未來繼續對南部水資源開發之方案包括:曾文水庫荖濃溪越域引水計畫,以因應未來南部地區水資源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