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脈]     [嘉義丘陵]


阿里山山脈

大埔鄉東側海拔500公尺以上地區屬阿里山山脈。阿里山山脈是由石水山、尖山、大塔山、小塔山、祝山、萬歲山、對高山等十八座高度超出二千公尺的山峰所組成。而大埔鄉沿線扼居曾文水庫區域內,其靜靜地躺在崙頂山、西崙頂山、泰山、大茅埔山、頂坪林、頂坪林山、南頂坪林山、火燒寮山等群山懷抱中,峰巒疊翠的山野景致加上全省最大的水庫──曾文水庫煙波浩瀚的湖光水色,以及孕育豐富鳥、蝶生態,以及麻竹、百香果、木瓜、梅子、楊桃等豐饒物產,使得大埔鄉成為名聞遐邇的「觀光旅遊鄉」。

其中,大塔山最高,海拔2663公尺。由於臺灣高度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甚多,因而相對於隔鄰的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並不突出。不過,因隔了一條楠梓仙溪,離玉山二十公里之遠,依舊有著遙相呼應的磅礡氣勢。

阿里山山脈北起從南投集集濁水溪南岸,南抵高雄燕巢雞冠山。棱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南南西的走向,長約二百五十公里,平均高度二千公尺。由於大斷層通過阿里山山脈的東側,造成了東坡陡、西坡緩的地勢。

山脈岩層大多由地質年代較為年輕的砂岩、葉岩和砂葉岩互層所組成。相對地,隔鄰的玉山山脈,組成岩層的地質年代較老。近年來,一些地質學者因而依據,地質年代上連續的特性,以及兩條山脈間多條大斷層的地質證據,小心地推論,阿里山山脈原本位於玉山山脈之上。後來受到東方板塊的強烈擠壓,造成相連的兩條山脈發生斷裂。上方較年輕的岩層斷裂後,往西滑動,形成了今日的阿里山山脈,下方較老的岩層則形成玉山山脈。 

 

嘉義丘陵

嘉義丘陵為阿里山脈西麓之山麓丘陵,在嘉義縣中部偏東、台南縣東北部,北端有八掌溪、南端有曾文溪、東緣有觸口斷層。其最北端臨濁水溪,最南至高雄與屏東之間,東接阿里山脈,西臨嘉南平原,是臺灣山脈與平原之間的過渡帶。南北長114公里,東西寬5?10公里,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東部高差400-200米,山脊狹長,被河流侵蝕切割成零亂塊地;旗山以西高差200-300米,地形複雜崎嶇,變化急劇,多雨裂、沖溝;地面多為黏士,雨後泥濘,地形較零亂複雜,交通不便。分佈於丘陵區的溪流,較有規模者如牛稠溪、八掌溪、白水溪、六重溪、龜重溪和曾文溪等。這些河流在丘陵區內河道均蜿蜒曲折,呈曲流狀態,又因受到構造運動使地勢抬高或發生河流襲奪現象使水量增加而有回春現象,將曲流再進行下切侵蝕,呈掘鑿曲流( 林朝棨,1957 )。在掘鑿曲流內伴隨發生的地形為不同的規模的河階臺地。在丘陵內的溪流均呈樹枝狀水系,也因此形成不少的分水嶺地形,而且特別顯著。由河系分佈來看,以曲流為主的河系上游發育於觸口斷層與崙後斷層的上盤,本區域外麓山帶河流(斷層下盤)均發育於觸口斷層活動之後(楊志成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