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高度與種類[ 土地分區與編定]  [地質[土壤]


地形高度與種類

本鄉之地形大體而言,自東向西傾斜,高度自海拔230m起至海拔1100m止,四面環山,均屬高山峻嶺。東部為山地,西部為丘陵及平原區,兩地高差達1,000公尺之譜,中央形成小盆地,馬頭山最高為1100餘m,曾文溪之上游自阿里山西麓而下貫穿本鄉,流經台南縣出海。境內北側海拔500公尺以下部份屬嘉義丘陵,東側海拔500公尺以上地區屬阿里山山脈,平均坡度在30%以上,西面之淺山丘陵,沿溪流沿岸地帶為農業發展區,以果樹為主及村落聚集區,東面山區主要為森林,國土保安使用。

 

土地分區與編定

大埔鄉的非都市土地面積總計有1,289.51公頃(見表5-9),山坡地保育區及森林區兩者合計佔99.91﹪,於皆為鄉村區。在土地使用編定方面,主要是國土保安770.11公頃,佔大埔鄉總編定土地之59.72﹪,亦佔嘉義縣國土保安用地的80﹪。現在嘉義轄內土地多屬國有或保安林地高達九十%以上,其中不分級地(含加強保育地)以大埔鄉最多(1,854.36公頃),佔不分級地之 37.54%。

 

5-9 大埔鄉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面積表單位:公頃

 

分區

特定

農業區

一般

農業區

鄉村區

工業區

森林區

山坡地

保育區

風景區

特定

專用區

總計

大埔鄉

面積

0

0

1.1144

0

291.0092

997.3795

0

0.005

1289.5081

比例

0.00

0.00

0.09

0.00

22.57

77.35

0.00

0.00

100

嘉義縣總計

面積

38970.4

13702.96

2700.41

228.23

3701.82

33612.77

1302.49

13086.53

107305.62

比例

36.32

12.77

252

0.21

3.45

31.32

1.21

12.20

100.00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地政科(85.11)

 

大埔鄉之山坡地約有5,091公頃,目前之土地利用類別以竹類林木及草生地較多,共計2,568.81公頃,佔總利用面積之50%左右。大埔鄉的超限使用面積有36.11公頃,大部份位於宜林地中,且有部份超限係為提供遊客居住之小木屋,若無污水處理設施恐怕對水源有不良影響,分佈零星若無人檢舉則沒有取締行動;而降限使用面積高達1,671.57公頃,主要原因為農產價格不穩定、人工及運輸成本又高等,導致宜農牧用地之使用率偏低(見表5-10)。

 

5-10 大埔鄉山坡地超、降限使用面積統計表單位:公頃  

 

宜農牧地合計

宜林地

不分級地

合計

鄉鎮別

農牧

利用

降限

使用

小計

竹木及

草生地

超限

使用

小計

竹木草

及其他地

超限

使用

小計

大埔鄉

646.57

1671.57

2318.14

882.32

35.94

918.26

1854.19

0.17

1854.36

5090.76

合計

15486.61

9635.58

25122.19

13204.47

3459.73

16664.2

4930.97

8.43

4939.40

46725.79

資料來源:台灣地區山坡地可利用限度分級與土地現況調查報告(77.12)

 

地質

 

地質時代簡介

時代名稱

時間

嘉義地質代表

全新世

1萬年內

現代沖積層(河床沈積物),主要分佈在嘉義西部地區和東部河流附近。

更新世

約190萬年~1萬年前

二重溪層(相當於頭嵙山層之年代)、臺地堆積主分佈在番路、梅山、竹崎和中埔鄉之西部地區如牛埔、石弄等地。

上新世

約500萬年~190萬年前

卓蘭層、錦水頁岩層由北而南,分佈在梅山、竹崎、中埔之東部地區。

中新世

約2500萬年~500萬年前

大窩砂岩層、十六份頁岩層、關刀山砂岩層、南莊層、達邦層,主要分佈在阿里山鄉、大埔鄉和番路鄉東部。

 

大埔鄉地質

本鄉處於嘉義東部,地質分佈比較複雜,從現代沖積層的平原,到更新世臺地堆積或相當於頭嵙山層的丘陵,到上新世、中新世的高山都有,而化石的露頭,主要就是分佈在這些更新世、上新世到中新世的地層。本鄉大部分處於逆斷層與激烈褶曲帶之間,大部分斷層屬於低角度逆斷層,逆衝斷塊向西北移動,造成顯著的覆亙狀斷層系統。地質成分由沉積在中央山脈西面的等地槽內的新第三紀中心世碎屑岩層組成,主要的地層分布說明如下:(請配合參見圖(一)及表(一))

 1.大埔地區 :

為第四紀階地堆積層,以礫石、土沙為主,層理顯明且易於風化、灰化,每遇豪雨沖刷,岩層極易剝落,亟需加強水庫沿岸之水土保持工作。

 2.嘉義農場地區 :

主要岩石是大窩砂岩層、十六份頁岩、關刀山砂岩及其互層。砂岩呈灰色至黃灰 色,質至堅固不易風化,而關刀山砂岩主由後層之鈣質砂岩組成,較少發生崩坍現象。

 3.參觀臺、大壩地區 :

為上新統錦水頁岩組成。

(一)地質分析表

時代

地質

岩性

第四紀

沖積層

礫石與沙土

階地堆積層

表土、沙及礫石

上新統

錦水頁岩層

泥質砂岩、粉砂岩

中新統

大窩砂岩

以灰色泥質細粒砂岩為主,夾薄層或厚層頁岩或粉砂岩

十六份頁岩

青灰色塊狀粉砂岩及薄層頁岩

關刀山砂岩

厚層灰色中粒砂岩、夾頁岩層

南莊層

砂岩與頁岩之薄互層

達邦層

深灰色頁岩為主,偶灰砂岩層

 

圖一

土壤

本鄉土壤大部分屬第三紀岩系風化層,僅於溪流兩岸有部分崩積土和沖積土,大部分地區因森林覆蓋,土壤一段均頗深厚,局部斜坡急峻地區有部分裸露石質土。由於第三紀岩質較脆弱易於風化,因此沿溪流水庫西岸陡峻處多有崩坍地,由以暗灰色沙質頁岩為甚,土壤沖刷亦最激烈。土讓之分佈說明如下:(請參見圖(二))

 1.紅黃色灰化土:

分佈於水庫西岸標高500m以上之暖帶林區,表土呈棕灰色,稍具有機質且土壤較鬆,屬排水良好之酸性沙質黏土。

2.棕色森林土:

主要分佈於水庫東岸500m以下暖帶闊葉樹林區,即自大埔至嘉義農場一帶500m左右之地區,表土灰黑且結構疏鬆,有機質層豐厚,土體屬幼年期之沙質壤土。

 3.沖積土:

位於大埔盆地溪流兩岸低地,大部分為溪流所沖積,小部分為谷底沖積,現已為水庫蓄水所淹沒。

4.石質土:

局部性分佈於水庫西岸及各溪流兩岸陡峻山坡或崩塌地區,為無明顯土壤形態的岩層裸露。

 

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