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仁皇太子(即位後為昭和天皇)

圖檔來源:維基百科

迎鶴駕是蔣渭水他們另一次的議會請願模式,但也因為這個別具創意的請願方式,引發了台灣第一個人權事件--治警事件。

 

1923年台灣總督府,為了迎接日本裕仁皇太子(以後的昭和天皇)到「天皇之島」--台灣的視察,既緊張又興奮,除了在各地趕建行宮,更下令所有的機關學校緊鑼密鼓的排練歡迎皇太子的儀式,蔣渭水他們這群積極推動「台灣議會請願活動」的同志們也覺得很興奮,他們也積極的籌畫一個特別的歡迎儀式,來迎接皇太子的到來。

大稻埕的太平公學校舊照片

圖檔來源:大稻埕主題館

4月18日裕仁皇太子的行程是視察大稻埕的太平公學校,太平公學校是日本統治台灣後第一批成立的公學校,也是日本總督府特別關照的樣板學校。

 

當皇太子的儀仗正浩浩蕩蕩的經過大安醫院門前時,一向被總督府視為頭痛份子的蔣渭水,竟點燃了鞭炮熱情的表示歡迎,隨著鞭炮聲,大安醫院更熱情的掛起了紅色的歡迎布條—『恭迎鶴駕台灣議會請願團』。

        

         跟『台灣議會請願團』比起來『恭迎鶴駕』四個字簡直小得不成比例,這種假歡迎,真請願的做法,不但引來皇太子的不快,更讓總督府覺得顏面盡失。因此,布條馬上被扯下,警察馬上大肆搜查大安醫院,蔣渭水等人也馬上被北警署拘留。

 

        蔣渭水也成為台灣人中,第一個因為「公事」〈 非武裝抗日運動〉受拘留的人。據蔣松輝回憶說,從此以後,只要有日本皇室或政府要員到台灣來,蔣渭水就要先被請進北署拘留,直到他們離開為止。

1920年 代的北署舊照片

(現址大同分局)

 

彰化青年同志會致贈治警事件入獄者的紀念章(正面為正義,背面註明被捕入獄日期為1923年12月16日)

 

同年12月16日拂曉,由台北地方法院三好一八檢察長指揮,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的理由,大舉逮捕議會期成同盟會的幹部。結果有41人被拘押,58人被搜索,這就是轟動一時的治警事件。

 

一個創意的請願活動,竟被日本總督府扣上違警造反的罪名,使蔣渭水等人成了北署的常客。

 

治警事件雖關到了蔣渭水的人,卻關不住蔣渭水的心,反而因警署不合理的小題大作,喚醒了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凝聚了台灣人的不滿怨氣,也將台灣的非武裝抗日運動,推向一個波濤洶湧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