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話說阿立祖--阿立祖象徵--祀壺--祀壺種類--安平壺
|
「安平壺」是平凡而具有獨特風韻的小瓷罐,
據考證,開始製作於明朝的航海貿易時期,而
因為大量出土於台南安平,所以以「安平壺」
命名;可說是漢民族渡台開拓的起始標誌。
【http://tour.tncg.gov.tw/ 府城觀光資訊導覽網站】 |
安平壺造型短頸、寬肩、口小底小,身部較大,縮腰底徑與口部略同;身部分
上下兩部,分別拉坯成形,再行接合,接合處在腹部中段,內表有明顯突起接痕,
外表接痕也約略可見;口唇之下作凹入之頸溝,可以繫繩。
安平壺,胎色灰白,帶有淡青釉的瓷罐,也稱之為「宋硐」、「明磁」、「龍
泉窯瓷瓶」、「荷蘭青瓷」或其他等名稱。這些瓷罐名稱的意涵不明,也有人因傳
說安平古堡地佔龜穴而形似龜,瓷罐既出於其地下,故有「龜卵」、「龜甕」之稱
,純屬民間傳說。後來有人以出土地來稱呼它,得到普遍認同,於是一百多年來,
人們稱呼此種瓷罐為「安平壺」。
安平壺以瓷土為坯胎,內外施釉,釉色灰白或淺青,器身未帶任何裝飾。造型
短頸、寬肩、口小底小,身部較大,縮腰底徑與口部略同;身部分上下兩部,分別
拉坯成形,再行接合,接合處在腹部中段,內表有明顯突起接痕,外表接痕也約略
可見;口唇之下作凹入之頸溝,可以繫繩。高度一般18公分,小者7-8公分,大者達
30公分。從臺灣與海外出土的安平壺來看,其形制至少可分為五類:
一、
薄胎型安平壺:胎薄而輕,口唇扁細,釉色淺灰。
二、稍厚型:胎略厚,外底微凹,成形與修坯簡率。
三、厚胎類型:胎厚重,口唇厚實,外底多作三角錐狀凹入,釉色帶青。
四、
直身實足類型:器身作直筒狀,足徑與口徑均略小於身部直徑、實足。唇厚實。
五、圈足類型:底作圈足,身則有上述各種類型。
舊有文獻顯示,西拉雅蕭壟社群和新港社群,曾使用為數不少的安平壺作為
壺,且延續相當長的時間,日本據臺時期仍有許多祭祀在蕭壟北頭洋公廨內,
東山吉貝耍北公廨內還有祭祀一只厚胎安平壺。西拉雅族居民遠在十七世紀,從漢
人或荷人手中得到安平壺,因外形優雅,被視為珍貴壺器而優
。
參考資料:
【論文:臺南地區西拉雅族祀壺文化與其壺器 作者:蘇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