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搖.籃

孕育船的搖籃,當然是造船廠囉!

在淡水漁人碼頭的盡頭,有一座白色的船塢,平時進行中小型漁船和遊艇的訂購製造,也提供各種船舶的清理與保養服務。

那天,我們一走到造船廠附近,映入眼簾的,盡是一艘艘大小不一的船隻,有舢舨、有遊艇,路旁還停著兩艘龍舟。張鍊芳先生告訴我們,這兩艘可是基隆來的貴客,特別來這裡進行清理和保養的。

造船廠的賴廠長告訴我們,做一艘船必須依顧客的需求先做好鑄鐵模型,然後以鑄鐵模型外層開始鋪上玻璃纖維,一天大約可舖上五層玻璃纖維。然後等到玻璃纖維的厚度夠了,確定裡面固定船身的骨架不會斷裂以後,才把船身從模型中取出,再加以美化、磨平,裝上機器……這些步驟都是純手工製作,所以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全部完成。

 

造出一艘船是項困難的工作,也是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各個部門必須分工合作:木工的、測量的、水電的……,每一個部門的師父都必須完全配合,才能造出一艘堅固耐用的船。

一艘船的價錢是以重量來計算,遠洋漁業用的大船約一百公噸,大概五個月可以完工,但費用可不便宜,包括船上的設備器具就要價一千多萬,而且各類的漁網費用加起來有時也高達一百萬。五十公噸以下的小船,例如淡水漁港常見的舢舨,大約一個月左右就可以製作完成。現在都是使用玻璃纖維製造船體,不但船比較輕可以讓速度加快,也比較耐水耐鹽,不像木頭那麼容易腐蝕。

保.養..船.窩

船隻的保養,首先必須要把船拉到岸上才能進行。先把船開到木板做的車床上,再運用鐵軌拉船上岸,技術好的師傅,能讓船穩穩地安置在車床上,讓船在上岸過程中,不至於搖晃翻覆造成破損。

船的保養主要是進行上漆、更換零件以及去除藤壺的工作。雌雄同體的「藤壺」,屬於節肢動物甲殼類,以火山狀的鈣質外骨骼抵擋海浪衝擊。退潮時,他們會將殼口關閉以減少水分散失;漲潮時,則伸出羽狀的副肢來捕食水中生物。

藤壺會附著於船身上生長,而且成長擴散的速度驚人,以前的船都是木頭做的,而藤壺會侵蝕木頭船身,破壞船隻的構造。現在許多船都改為玻璃纖維製造的,雖然藤壺看起來對玻璃纖維的船體沒什麼殺傷力,但是因為藤壺只要一生長起來,都會密密麻麻的分布在船身,會使船的摩擦力增加,除了船的速度被拖慢以外,也格外的耗油。

在保養廠裡,除了用水沖掉藤壺以外,船廠還會幫船擦上加了銅化合物的油漆。

因為生物學家發現,只要少量的銅離子,就有殺傷附著生物幼蟲的功效,不過大概只有三個月的效力,所以一般船家會每四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就會將船送到船廠進行保養。

但現在漁業不景氣,許多漁民也會自己平時就進行清理和簡單的保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