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溪 — 動物名錄

水鹿

本土最大的哺乳類草食動物,擅游泳,常聚集水邊覓食或活動,目前已不易見著。

白鼻心

肛門附近又臭腺,遇敵時會釋出異味,是最佳爬樹高手,又稱作果子狸。

穿山甲

擅挖掘,口腔內沒有牙齒卻有很長的舌頭,專門吸食螞蟻,一分鐘內可來回抽動 80 多次。

 

穿山甲--郭奇芊攝
   

大赤鼯鼠

台灣最大型飛鼠,中間雜黑色的毛,體側有飛行皮膜,滑翔能力十分強。

白面鼯鼠

頭前半面,四肢和腹面是白色的,沒有翅膀,但可靠皮膜利用上升氣流滑翔飛行。

大赤鼯鼠  林雅玲攝
   

 

台灣鼴鼠

行穴居生活,故前肢特化成鏟狀,強有力善挖掘地道,外耳殼退化消失,眼睛被覆著一層薄膜。

台灣小蹄鼻蝠

以昆蟲為食棲息於岩洞,隧道中,白天時個體間常相互緊靠,成群數量可達數千隻。

台灣葉鼻蝠

細看鼻子分成上,中,下鼻葉,個別又有不同的縐摺,相貌十分特別。
台灣鼴鼠 --方引平,自然保育季刊
   

台灣紫嘯鶇

全身寶藍色羽毛在陽光照映下,會反射出亮麗的金屬光澤,故又名琉璃鳥;叫聲似老舊腳踏車的煞車聲。

黃山雀

常單獨或成對的在高大的樹頂鳴唱,鳴聲婉轉悅耳,優美響亮,常可循聲找到他們的蹤影。

 

台灣小蹄鼻蝠--江集鯉攝
   

白耳畫眉

有一道白色的過眼帶,甚為美麗,也是白耳之名的由來,有獨特偵測能力,會預先感覺到有猛禽天敵逼近。

黃胸眉

牠們深綠的身軀上最特殊的就是眼下方鮮黃色的斑點,像是臉上帶著一顆美人痣的美女。

台灣紫嘯鶇
   

鉛色水鶇

全身大致上為鼠灰色,腰部為白色,領域性強,生性好鬥,連比他大型的鳥都不畏懼。

豹紋蝶

除了採花蜜外,也常以樹葉及腐果汁作為食物來源,飛行姿勢十分怪異。

台灣粉蝶

常可見到群聚的蝶卵,外緣有數枚黑色的三角形斑紋,內緣則有泛黃的顏色。

白耳畫眉
   

青帶鳳蝶

當身處危險的時候,會立刻展延出黃色且略帶透明的臭角,分泌異味趨敵。

台灣波紋蛇目蝶

一旦受驚,身體立刻蜷曲,已裝死自我保護。

樂仙蜻蜓

它全年可見,成蟲特別喜歡停在溪陽光的地面或溪石上。 岸有

鉛色水鶇--林義祥攝

無霸勾蜓

雄蟲具有明顯的領域性行為,常採垂掛式庭棲,森林步道常有它的蹤影。

黃尾琵蟌

它喜歡棲息於水域附近的植物上,或是林道邊的水溝等陰暗的環境。

中華珈蟌

停棲時偶爾會展示雙翅,在陽光照射之下成紫色光澤,甚為美麗。

青帶鳳蝶
   

褐樹蛙

平時在河邊樹上或石中活動,繁殖季在夏天,聚集在溪流河岸來進行。

澤蛙

這是水田中常見的蛙類,喜歡群聚活動,春夏的雨後,從傍晚到深夜,都會聽到他們此起彼落的合唱。

艾氏樹蛙

台灣唯一會在樹洞內繁殖的樹蛙,背上有深色斑紋,四肢有深色條紋。

褐樹蛙
   

黑眶蟾蜍

白天躲在洞穴或岩穴中,晚上才會出來覓食,除頭外,全身佈滿突起的腺性顆粒。

紅斑蛇

紅棕的體色相當搶眼,本身無毒但是肛門腺發達,危急時會排出惡臭嚇退侵略者,還會裝死或將頭部隱藏。

眼鏡蛇

對物體的移動十分敏感,攻擊性強但平時很少主動攻擊人,多半會逃走。

澤蛙
   

日本禿頭鯊

頭部寬大平坦,又稱和尚魚,具有極強的溯溪本領,可適應海水到淡水的生活環境。

台灣鏟頜魚

多分布在各地溪流的中上游地區,喜歡棲息在低水溫,身體為銀白色。

台東間爬岩鰍

是花東兩縣特有之魚類,由於數量稀少,有被列為珍貴保育類野生動物。

紅斑蛇
   

溪鱧

頭部扁平可減低水流的衝擊力量,數量稀少

且大部分是生活於湍急的河川。

短腕沼蝦

大多棲息在水流湍急之河川中,藏匿於底層石頭縫隙中,已有機碎屑,生物殘骸為主要食物。

 

日本禿頭鯊
   

毛指沼蝦

左右步足不對稱,常棲息於湍急河川的石底,以浮游的有機物為食。

拉氏清溪蟹

棲息範圍從小溪河口到高山,都可見到牠的蹤跡,有時甚至會捕食其他淡水蟹。

拉氏清溪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