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新堀江商圈生存策略解構

本研究的目的是想解構一般人比較少探討的新堀江看不見的經營策略優勢,因此除了透過後現代主義精神的探討小眾市場意義之外,我們也刻意了解體驗經濟是在小眾市場下衍生的產物。我們也從企業經營致勝策略的角度詮釋細膩的新堀江策略,更可看到藍海策略其實也是一脈相傳的後現代精神發酵。

 

(一)       新堀江與藍海策略

藍海策略強調價值的重塑和創新,而不偏執於技術創新或是突破性科技發展(有別於過去的創新理論)。能夠超越競爭的成功的企業,不是去挖掘自己的顧客需要什麼;而是研究非顧客的需求。「永遠不要問你的顧客要些什麼!他們只知道他們看得到的,他們不知道他們見不到的,而這往往正是顧客需要。當你為他們創造出來,顧客發覺之後,就會說:啊!這就是我想要的。」這就是藍海策略的想法。

相對它的則是紅海策略,在紅海中廝殺的企業,彼此競爭的是價格,因為他們只能靠大量生產、降低售價來獲取利潤(薄利多銷)。割喉競爭的唯一下場,就是血染成河(紅海),不分敵我都得承受獲利縮減的後果。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逐步發展成熟。這種策略稱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創造重大價值,讓對手相形見絀,無法趕上。

大統商圈在核心地位BCD機能衰退下商品或服務若無法差異化,仍然走與其他商圈同質性的商品或服務提供絕對是江河日下,會落入所謂「紅海策略」的流血競爭,非但最後是顧客逐日流失,核心地位BCD機能無恢復的希望,當然永無翻身之日。

    檢驗藍海策略的核心手法是消除、降低、提升、創造,就上述四原則我們發現新堀江的藍海策略策略應用如下:

策略元素 意義 實際應用

1、消除(Eliminate

除去業界習以為常的要素。

1.排除大店面、百貨公司的豪華

2.拒絕路邊攤的粗造

3.放棄設計師迷思與流行文化。

 

2、降低(Reduce

除去業界共標準。

1.提供小店面節省租金

  (除去空間障礙)

 

2.創造聚集經濟優勢

  (除去距離障礙)

 

3.小眾市場門檻較低

  (排除成本障礙)

3、提升(Raise

供給部份要素,高於產業水準以提升競爭力。

1.匯聚流動人潮,一次逛完一次滿足(除去距離障礙)

2.提供多元跨文化元素,讓年輕上班族以廉價取得能代表自我的符碼(消除訊息障礙)

4、創造(Create

增添相似產業未提供的要素。

1.提供好友擁有相同意念一起逛相同喜好的街(增加人際互動,促進同儕認同) 

2.提供參與建立自我風格的經驗(體驗經濟)

新堀江商圈一開始成立,社區營造規劃團隊就鎖定年輕分眾市場,從全球各地設計的商品五花八門擺得到處都是,自然吸引不同嗜好的年輕消費者,因此藍海策略就讓新堀江扮演這樣的角色生存,甚至與新興起的三多商圈分庭抗禮。

(二)新堀江與小眾市場

後工業主義指西方國家於1960年代到1970年代逐漸脫離福特主義(Fordism )或逐漸脫離資本壟斷的時代,轉而以第三級產業(服務業)為主要生產力的社會而言.設計上的後工業主義在美學上有些實質的轉變,慢慢顯現後現代主義的特質。

由許多設計者的作品中出現〞再利用〞的材料、零碎的材料、或撿來的材料,這樣的作品暗示了工業化全盛的社會已經過去了。在1960年代從個別訂製而到大量生產,而後從1980年代反過來從滿足大眾消費又轉移到到小眾市場,這個現象代表的是後工業化時代來臨,也表示與「福特式」生產模式(大量生產製造)對應的大眾化同質性市場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市場從大眾轉成分眾轉成小眾,市場的區隔其實是老早就已自然區隔好而存在了,商品或服務不再是為了不知名的〞大眾〞,而是為了特定的部門或個人而生產,所以市場的概念也從長期轉成短期(流通週期縮短、流動速度變快).在這種狀況下,設計的進展也有所不同,設計的時間變短,個人因素(風格)加強所謂運用高科技的分批搭配生產,電腦輔助設計及電腦輔助製造(CAD&CAM)就變得十分必要了.

一個新型態市場正在成形,敏銳的零售業者不是選擇追隨超大型零售商,反其道而行的是以低價格提供「高」附加價值,就是創造出獨特的市場利基,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小眾市場存在自有其衍生背景。在台灣目前各賣場與百貨公司大者恆大,且連鎖商店已呈高度飽和的態勢下,目前的實況是零售市場將不再是「價格競爭」,而是「價值競爭」的世界。以產品的行銷概念來講,必須強調產品的特色或獨特性,先要掌握產品的目標客戶是屬於那一個階層,也就是強調分眾市場的概念。小眾市場,也叫做分眾市場,就是指那一小群具有獨特消費口味的消費族群。為了爭取到這一小群人進行消費,所賣的東西必須是具有獨特性的,例如指甲彩繪、刺青、到髮型設計,都只是針對那些想要作這些指甲彩繪、刺青、髮型設計的人,或是有別的地方都不能體會到的特殊經驗。這些都和那些已經普及化的便利商店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是完全不一樣。它的獨特性,讓那些喜歡他東西的客人一定要到他那裡去買,所以才能在已經全球化的現在繼續生存,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獨特性來轉戰藍海,讓業者獲得獨特得力機而生存,甚至獲的暴利。

(三)體驗經濟在新堀江 

     由前述可知,體驗式經濟於日前的商業環境無所不在,主要之呈現是表現於行銷觀念上,依Bernd H.Schmitt於其所著之” Experiential Marketing”一書中所述(譯本「體驗行銷」,譯者:王育英,梁曉鶯,經典傳訊),體驗行銷係透過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及關聯(relate)等五項要件之塑造,為顧客創造不同之體驗型式。
 

體驗行銷之形式分析表

感官(sense) 創造感官衝擊,打動消費者,為產品增添附加價值。
情感(feel) 觸動消費者內在的情感和情緒。
思考(think) 利用創意,引發消費者思考,涉入參與。
行動(act) 訴諸身體之行動經驗,與生活型態產生關聯。
關聯(relate) 透過某種社群的觀點、宣示及昭告,對潛在之社群成員產生影響。

資料來源:Experiential MarketingBernd H.Schmitt(譯本「體驗行銷」,譯者:王育英,梁曉鶯)

隨著生產消費行為之改變,帶動了新經濟潮流趨勢,再藉著不同之體驗模式所創造及隱含之經濟意義有以下幾點:

1.提高附加價值,賦予產品複合意義。

2.提升知名度,創造難忘之經驗並供應美好記憶才能讓消費者印象深刻建立自己品牌。

3.主動創造需求及商機,製造多次消費經驗並開發新產品。

4.擴大客源,針對不同客群創造不同體驗環境。

因此體驗是無法拷貝的,它一定要親身體驗。相對地流行經濟指的是大眾所嚮往的事、物的提供,因為流行的事物通常有很多的提供者,才有產生較大流行的可能,所以體驗經濟是一種情境消費,助也是新堀江商圈創造出來的獨特性之一。

(四)由全球化商品創造在地化符碼

      所謂「全球化」,係指國際貿易、資金、人員出入限制的大幅放寬。此產品與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移動自由度的提高,將直接衝擊產業競爭環境,影響全球產、銷價值鏈的國際重組與廠商生產技術的選擇,進而改變國內產業勞動需求結構,影響勞動就業均衡。「全球化」它的本意就是普遍性,比如說大家在以前都是穿同樣款物的衣物,你穿什麼,我也要跟你穿一樣的,在以前大家總是重視吃的飽、穿的暖的年代。

在地化指的則是獨特,一種與眾不同的商品在市面受到歡迎,因此特別顯的重要。自從工業革命到現在工商業的發展快速,現在大家已對過去大家的同款式、同一家廠牌的商品的想法以經有所改變。大家覺得就是要求新求變、和別人的不一樣,才會有所謂的「在地化」。因為當一種商品在全球廣泛的流行時,相對的有些國家卻對這種商品毫無感覺可言,也許因為他們的文化或者生活方式的原因,而跟此種商品無法有所交集,當然在此地銷路不好,所以必須考慮當地的情形,把這些元素也納入參考而不盲從就是所謂的在地化。

新堀江的商家本來為了小眾市場而刻意區隔品牌的效果,竟然因為老闆們的挖空心思找貨源,而無意中把新堀江商圈也全球化了。各國品牌產生的聚集經濟效益延續傳統堀江商場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因為分眾市場的成效,反而成了領導塑造個人風格的後現代龍頭商圈。空間聚集經濟因為引用全球的區域性商品來打造在地化服務中心,這種類類似小農耕作獲得得大農耕作的好處只有到現場去嘗試人擠人才能體會這個在地化符碼成功的創造經驗。這個經驗更引來其他縣市的競相考察與模仿,成完台灣商圈再造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