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原名「桃仔園」,其名稱始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之臺灣府志。乾隆初年,「桃仔園」地區才開始有移民前來開墾,由於移民遍植桃花而得名,至日本明治三十六年(西元一九三年),開始定名為「桃園」,隸屬於新竹州,光復後,民國三十九年九月設桃園縣沿用至今。

   
「蘆竹鄉」為桃園縣轄下之一鄉,雖名為「蘆竹鄉」但自古以來,卻是以「南崁」而聞名,「南崁」地名的由來,主要因地形而得名。「」是閩南語音,發為Kham’原為山谷深險之狀,在台灣將陡直崖壁,稱為「」。

  
「蘆竹鄉」之地形,自西北向東南,東北逐漸傾斜昇高,若由南崁港(現今竹圍、下福一帶)外海往內陸看,則南崁港、海湖村、坑口村附近皆位於海平面高度,進入山腳、內厝、蘆竹諸村,則地形昇高至海拔二十至五十公尺間,至外社、山鼻則海拔上昇至一○○公尺,再往南至坑子、五福、南崁、錦興,海拔越過一○○公尺,進入龜山鄉海拔已至二○○公尺,因位於南崁港附近平地之南方,而稱之為「南崁」,一般以龜山鄉之南上村、大坑村地勢最高,稱為「南崁頂」,本鄉之南崁村、錦興村在其下,稱為「南崁下」。

   
南崁地名,在荷蘭人佔據及明鄭成功時代,已被廣泛使用,當時南崁所指範圍,大約為自南崁港上岸之後,往北至淡水為界,往東入龜山鄉,往南至八德鄉,因而當時龜崙社(龜山鄉)、南崁社(五福宮附近)、坑仔社(山腳村、坑子村及外社村)、霄裡社(八德鄉)統稱為「南崁四社」。

   
日據初期,屬桃澗堡及八里坋堡管轄,分為頂庄(龜山鄉南上村、大坑村)、下庄、廟口庄、蘆竹厝庄、坑仔庄「南崁五大庄」。日據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年),始正式將南崁五大庄取名為「蘆竹」,隸屬於新竹州桃園郡,台灣光復後,即沿用至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