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留鳥「環頸雉」,據說,原是有一位養雞協會的理事長,因為看中其市場發展潛力雄厚,因此引進飼養,但隨後實際上,卻發現其肉質並不受金門一般民眾的歡迎,市場買氣不旺,甚至引不起民眾的購買慾望,最後只好野放山林。
野放之後的環頸雉,卻意外的非常適應金門的田野生活,並且繁殖情形非常好,金門於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解除戒嚴,旋即於八十二年二月七日開放觀光,滿山遍野的環頸雉,成了最美麗的觀光資源,尤其各地的鳥友已把金門當成賞鳥的最佳地點,大家都說野放環頸雉,在金門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因為金門旱地多,農友除了耕種高梁、小麥之外,同時也種地瓜,環頸雉是屬於雜食性的鳥類,所以生活在金門的田野,除了有寬廣的空間,同時食物亦極為豐富。
根據中國野鳥圖鑑的資料說明,環頸雉,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雄鳥,前額及嘴基黑色,頭頂橄欖褐色,眉線白色,眼周裸皮紅色,耳羽黑色巨金屬藍澤光,羽端方形。頸部黑色,有綠、紫色金屬光澤,其下方有一前頸處中斷的白色環頸。上背羽色白色,有黑褐色羽軸及V字行黑色羽緣,且羽緣外有金黃色寬邊。下背及腰灰藍色,有黃、黑和深藍相間的短橫斑,腰側叢生栗黃色髮狀羽。肩羽褐色上有白斑,翼羽灰色,羽緣綠色。胸紫紅色,上有黑斑,兩脅淡黃色,有大黑斑,腹暗褐色,尾下覆羽栗紅色,中央尾羽特長,黃灰色且上有多條黑褐色橫帶。雌鳥:體色為褐色,具雜斑,喉灰色,胸及腹部棕褐色有黑褐斑,我國有十九個亞種,其體型、羽色、頸環呈地理上梯度變異,大致從中國西南部向東,向北呈體型變大,羽色變淡,白色頸環從無到有且逐漸變寬。但南山亞種、青海亞種雖在北方,卻無頸環。一般棲於平地至海拔3000公尺以上。繁殖期在地面以枯葉築巢,卵灰棕色,已知能在斑翅山巢內寄生產卵,本種在大陸為不普遍留鳥,但在金門卻是容易觀察的留鳥。
因為雌雄鳥與差別極大,雌鳥羽色整體說來極為樸素,雄鳥則羽色鮮艷、繽紛,在田野間奔走,常常讓人有驚艷的感覺,所以,如果有時間,不妨多多走向金門的田野,相信一定會有特別的收穫,有時如果是開車的朋友,不要下車,就把車停在馬路邊,靜靜的觀察,最好帶著望遠鏡,透過望遠鏡,可以清楚的欣賞到牠豐富的羽色,和生動有趣的生態行為,看牠如何在田野中尋找食物?有時可以看見一公一母結伴生活,有時會看見二隻雄鳥一之雌鳥在一起,那可能就會有一場爭風吃醋的好戲可觀賞了,如果是在繁殖季後,雛鳥出來了,便會看見母鳥帶著雛鳥出來覓食,所以不見的季節可以看見環頸雉不同的生活景觀,一般來說,當環頸雉受到干擾,牠通常會疾走,除非很緊急,會衝起急飛,但很快再另一處田野間藏入灌叢裡。
據說,在春天的繁殖期,雄雉天剛亮就「歌- -歌—歌- -」的鳴叫,十分脆弱。我家大嫂種了一些地瓜,她觀察細微的發現,如果聽到「歌-
-歌—歌- -」的鳴叫聲,那準是環頸雉來田裡偷挖地瓜了,原來我們家的地瓜是和環頸雉共享的。
環頸雉一般營巢於草叢間的地面凹陷處。由雌鳥抱卵育雛。其主食是野生植物之果實、種籽、嫩芽、幼葉、、殼類以及昆蟲,金門旱田裡有許多農家種了地瓜,所以,對環頸雉來說這裡提供牠豐富的食物,對牠來說是一處甜美的家園,會生活得很快樂。
金門的田野,成了環頸雉良好的生活空間,不論在田間在荒野,在綠油油的麥浪中,如果,你讓自己走向這一片大自然,相信一定會有美麗的相遇,你可以選擇安靜的分享環頸雉的悠閒、自得,更可以選擇結交這樣一位獨特的鳥朋友,認識牠快樂的生活旋律,朋友們,如果你在金門,那麼不要錯過這個春天,來踏青吧!如果你不在金門,那麼歡迎來金門,讓金門彩繪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