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鳥種介紹

戴勝:又名「呼呼鳥」,取其求偶時二鳥間相喚,鳴叫聲概為呼呼呼三聲而得名,其餘時間為啞巴。大太湖旁的金門農工職校實習農場、農試所西勢及西南勢,官澳海堤旁六號廢厝易見。一年繁殖二次,重複使用舊巢穴,田中「草舍」均易見。

鵲鴝:黑白相間,像小型的喜鵲。體背較淺灰者為雌鳥。築巢於樹洞縫隙。是金門最容易聽到鳴唱的鳥類。

黑鶇:樹林中下層活動。金門農工職校的實習農場、古區、金門城西、夏墅延平郡王祠旁易見。

黑鸛:只喜歡水淺淺的塭塘、大金門東北海岸泥灘地。往年浦邊至中蘭海灘最易看到。夜棲站立電線桿頭上(瓊林水庫西)。體型大於蒼鷺。每年十月下旬至三月中旬的冬候鳥。每年均一對,91年冬起則增添亞成鳥1隻。92/10/23起至93/3/7止仍舊是為2隻。

蠣行鳥:稀有保育類留鳥,族群91年約64隻。官澳海堤、田墩海堤、洋山海堤最多見。浯江溪口不常見。繁殖期自五月中旬起,並不築巢,僅利用礁嶼上淺凹穴處,上鋪陳碎貝殼而成,蛋為淡天藍色雜以黑褐斑紋,大小只比雞蛋稍小。92年五六月復國墩、官澳、馬山、西園、建功嶼等處礁嶼都有築巢繁殖紀錄。

拍攝於建功嶼東北角落

東方環頸行鳥:普遍過境鳥或冬候鳥,約160隻以下的少數為繁殖留鳥。活動於海濱沙丘地帶,漲潮日正當中時通常數百中、大群休息於如官澳海堤頭等沙地上曬太陽,有時也會上農田裸地,保護色極佳。夏季六至八月份繁殖期,並不築巢而僅在極低沙丘上滾出一處弄凹陷穴(遠觀如壓扁的富士山狀),產蛋其上半沒入沙中,顏色為土褐色雜以黑斑紋。孵蛋或帶雛時,遇人接近會不斷鳴叫、繞人飛、尾羽下擺雙翅伸張下垂擬傷爬行等,以求誘引開危險人類。巢穴處的雜物是為牠自己方便辨認位置之用而非巢材的一部份。

巢位遠觀、近觀:

巢位遠觀、近觀

東方行鳥蛋

 

冠鷿替:11月至2月,浦邊至中蘭海域每年數量最多約二百多隻上下。慈湖數量廿以下。大多活動於海域,不會出現在淡水塘泊(雙鯉湖是半鹹淡湖例外)。而小鷿替則普遍活動於全島各大小淡水的塘泊中。

鸕鶿:十月中旬至四月中旬可見。慈湖族群最龐大,小太湖、烈嶼西湖較少。數量每年約三千餘隻,91年冬起增至七千隻。可在下午至慈湖觀賞歸巢盛大場面。但以小太湖距離近最容易觀察。

栗喉蜂虎:三月底至十月底,雜林地、電線上尋覓。有三大夜棲地,第一:農試所西南勢的雞舍旁竹林,第二:金龜山北麓方東美亭東側苦楝林,第三:西山東南或后沙浯記一條根西勢苦楝林。可在傍晚前往觀、數集結場景。無針狀尾羽者為幼鳥,常成小群覓食。經常活動於雜林地邊緣,喜停電線上,捕食飛行中昆蟲如蝶、蛾、蟬、蜓、虻等。雌雄難辨但♂胸較寬厚♀則較修長。

黑翅鳶:留鳥,捕食老鼠。振翅時,黑白部分剛好上下反襯。南山林道、吳坑南、新前墩南等農野較易見。

白腰草鷸:好在淺水多雜草溝渠中。金沙水庫東水溝、金門農工職校實習農場易見。

褐翅鴉鵑:為地棲性鳥類,經年活動於固定範圍內。體型比喜鵲大。

池鷺:留鳥。小金門西湖、金門農工農場、金沙水庫北溝、洋山海堤、農試所塘等數處都有小族群。

黃頭鷺:多數為過境。極少是留鳥,僅小太湖終年可見。

黑面琵鷺:春秋稀少過境鳥,通常只出現慈堤、慈湖一帶灘洲或水極少的塭塘。白琵鷺則出現期間較長,慈湖、西湖都曾出現。

小雨燕:為留鳥。巢位在走廊屋簷下,蜂巢狀構造,上部有很多羽毛,有二個出入口。腰為白色,左右翅膀輪流振翼。

     92/1/26調查金城市區分佈門號與所在幾樓的騎樓屋簷下,屋齡皆十幾年以上:

     珠浦北路1號2F、莒光路一段30號1F、33號2F、35號2F、民族路80號2F、182號1F、

     民權路84號1F、138號1F、140號1F、珠浦北路48號1F、49號1F、51號1F、 

     安和新莊民權路70巷12號3F、13號1F、22號1F、縣黨部育樂中心1F、

     民生路35號1F、37號1F、光前路39-9號1F、莒光路162號1F、172號1F、中興路131號3F╳2。

家燕:夏侯鳥,每年2至8月最多,至12月中仍見零星。七八月份晚上,金城街道電線上聚結,數量多。

 

鵪鶉:過境鳥種,每年一二月份出現全島農徑草路上。經常人車走到跟前才倏飛而起。

金翅雀:常成小群出現,金沙加油站西農地林緣、農試所東北易見。

蒼翡翠:食物為魚類、蜥蜴等昆蟲,故出現環境水域、陸域皆可見到。求偶時聲音悠遠響亮,是三種翡翠中最易辨認聲音者。

斑翡翠:頸胸前上有道環,之下也有另一道並未銜接的環。僅一道者為雌鳥。有定飛捕魚能力。

大捲尾:小金門的留鳥,大金門屬夏候鳥。會模仿其他鳥叫聲。

棕背伯勞:分棕色標準型、黑色型二種。常突出枝頭。會模仿其他鳥叫聲。偶見捕捉小老鼠。經常定棲於固定地點,按址尋找相當容易。

花嘴鴨:原為冬候鳥近四年已成留鳥,是金門體型最大的鴨類,幼鴨孵出可高達14隻左右。普遍出現全島各溝塘,常上岸覓食高梁穗。

羅文鴨:通常出現陵水湖、慈湖、西園至官澳一帶海域。

鵟:體型最大的猛禽,屬冬候鳥,能空中定飛。北風強時更容易看到。領域明顯。

紅隼:最早抵金的猛禽類冬候鳥。能作空中定飛。捕食老鼠、珠頸鳩。喜停空降樁、屋角、電線上。

魚鷹:慈湖、西園鹽場至田墩堤一帶最常見。其它塭塘偶有零星飛臨。歐厝野海岸亦見。

白冠雞:冬候鳥。大都出現慈湖、西湖、陵水湖三處。一隻傷鳥停留慈湖已四年。

高蹺行鳥:全島僅慈湖南角落終年可見(前三年都4隻90年已死1隻剩3隻)的留鳥,餘皆夏季過境。

燕行鳥:過境或夏候鳥,每年六七月份出現青嶼南一帶農田裸土域。

金斑行鳥:幾乎全年各月份可見。漲潮時喜歡上旱田或稍積水農田來休息(保護色頗佳)。金城水試所內、湖下海堤旁、榮湖斗門間、青嶼南、吳坑南等農田可見。

蒼燕鷗:原為母嶼夏候鳥,數量已少。近年只數對夏季繁殖於官澳西一帶礁岩上。

小雲雀:青嶼南、榮湖西、浦邊南等處農野經年可見。

白鶺鴒:分過眼線與白面二種。少數留鳥多數為冬候鳥或過境性質。飛行波浪狀邊飛邊叫「急」音。

黑臉巫鳥:最普遍巫鳥科的冬候鳥,鳴聲為細「嘖」聲,近地活動,警戒性高遇人則竄入灌叢中。

環頸雉:為台灣引入放生種。好扒挖地瓜田,不為農民所喜歡。非繁殖季常雌、雄各成小群。

紅燕鷗:僅繁殖於小金門后頭自來水廠海底管線加壓站將軍堡外海的「金門嶼」無人有草礁上,數量接近百隻,為夏侯鳥。

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

栗喉蜂虎

栗喉蜂虎

斑點鶇

斑點鶇

鵲鴝♂雄鳥

鵲鴝雄鳥

紅隼

紅隼起飛

回鳥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