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鳥類面臨的問題

  金門鳥類生存所面臨的壓力來自於棲地破壞、獵補、環境(食物)污染幾方面。
  棲地破壞主要是人為開發、水泥化,以及燒墾(火災)導致的棲地喪失問題。人為開發導致棲地破壞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特別是許多自然荒地的開發、坎數伐木的作為,這種現象的持續和擴大,將使得整體景觀丕變,自然生態逐漸崩潰。
近幾年的湖泊、池塘、溝渠等自然環境有越來越多水泥化的現象,過多的水泥設施只會加速自然生態的瓦解,讓水資源蒸發、流失更為迅速。
  農民利用火燒的方式清除雜草樹叢,原本無可厚非,但是時常因為風勢太大或不小心而釀成災害,大片演替形成的樹林綠地也因此付之一炬,火災所造成的破壞,往往難以估計和恢復,2003年年底太武山東難測整片被大火吞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海岸築起了寬闊的海堤,也讓珍貴而脆弱的潮間帶蒙上陰影,金門的潮間帶廣闊淤淺,少有海水倒灌的問題,實在沒有修築海堤的必要。這種龐大的量體和無生命的結構,不只成為環境生態的殺手,也是破壞自然景觀的莫須有建築,原本優美和諧的海岸線,多樣生命循環不惜的潮間帶生態,很可能因此而斷送。上數種種潛在的隱憂,正逐步的蠶食金門原本美麗的自然風光。
  有農作種植的地方當然會吸引鳥類前來覓食,但是有更多的鳥類是依靠農作環境中的昆蟲、爬蟲或覓食其他鳥類生活。遺憾的是,所有出現在農耕地的鳥類都理所當然被視為害鳥。因此農民架設的鳥網裡,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些不吃農作的鳥類,例如戴勝、栗喉蜂虎、各種翠鳥、伯勞、家燕等等。由於鳥類再移動或覓食時喜歡貼著農田低飛,飛翔速度又快,因此很容易誤陷入網。其實,認真考救起來,許多物入陷阱的鳥類對蟲害的仰制都有幫助,像大量捕捉粉蝶的栗喉蜂虎、大量吞食蚊蚋的家燕都是(一隻家燕美兩天可吃下等同自己重量的蚊蟲)。而出現在高梁田的部分鳥類其實是在高粱穗裡找尋昆蟲,對蟲害也有相當程度的仰制效果,這些鳥類一樣也被當成害鳥對待,另外,刻意捕捉具有食用、飼養價值的鳥類,或純粹以捕捉維樂趣的行為,也導致一些特殊鳥種面臨很大的獵補壓力。
表面上看起來,環境污染的問題在金門似乎並不顯著,但是多數人可能都不清楚,金門用來誘殺老鼠的毒餌,每年竟高達一萬七千公斤,在如此可觀的數據之下,吃老鼠的猛禽就成為最直接的受害者,因為毒素在鳥體內累積,可能導致繁殖失敗或個體死亡。
  如果我們從生態角度來看,每種生物其實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牠們都在未健康的環境貢獻己力,所有的鳥類都是自然地球村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學習更尊重這些生命才是。
                   回鳥類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