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研究者----史惟亮

如果用舞台幕啟幕落來比喻人生,史惟亮為人所知的一生,是從他參與抗日的地下工作開始。少年歲月中這種「火的感情,鐵的生活,血的工作」,對他一生強烈的民族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成為他日後發揚民族音樂之擇善固執精神的來源;而參與地下印物的編輯經驗,也使他練就了寫作音樂論述所需要的敏銳思路與文筆。少年歲月中這種「火的感情,鐵的生活,血的工作」,對他一生強烈的民族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成為他日後發揚民族音樂之擇善固執精神的來源;而參與地下印物的編輯經驗,也使他練就了寫作音樂論述所需要的敏銳思路與文筆。史惟亮如苦行僧、如宗教家般憧憬永恆的內心世界,是周遭的人覺得無法企及的。「沒有民族音樂的國家,是永遠無力挺向世界音樂的海洋的。」史惟亮集民歌採集領導人、音 樂 教授、作曲家、作家,甚至情報員等身分於一身,前半生出入抗戰沙場,幾乎要被槍斃,最後因八年抗戰勝利戲劇性地被釋放,作家紀剛的《滾滾遼河》就是在記錄史惟亮的情報生涯。後來赴歐洲深造,因為學費不夠,到西班牙礦坑工作,結果弄壞了肺卻不自知。返台之後擔任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團長,以及國立藝專音樂科主任,強調採集民間歌謠與山地歌謠的重要性,並發掘了彈月琴的老藝人陳達,累積國民音樂的能量,完成台灣民族音樂發展開創性的使命,為國內留下了一個可以向歷史負責的「音樂家典範」。最後因為肺癌不治,享年五十二歲。

六丙林恭平

參考網站

時報悅讀網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books/

自由新聞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aug/30/life/art-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