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雜誌  第一篇】 【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媒體傳聞對我們影響至深,正反面的客觀性質較高,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它怎麼說吧!

 

第一篇吹糖45年--翁登賢擔心活絕失傳

 

(記者陳祥麟/專訪)二十歲開始學吹65歲的翁登賢是台灣僅有的兩位吹糖師傅之一,為了不讓吹糖技術失傳,只要有大小廟會,翁登賢都會到場,儘管生活忙碌辛苦,他說,只要看到大小朋友聚精會神看他吹糖,就很有成就感,希望這項即將失傳的技藝能繼續傳承。

  住在汐止的翁登賢為了學吹糖,拜過兩個師傅,現在台灣另外一名吹糖人就是他師傅的女兒,翁登賢說,吹糖技術困難,他的女兒翁培英原本有意想要繼承衣缽,可是初在學習過程中被糖燙的起水泡,不但女兒痛得哇哇叫,從此他也不鼓勵自己的孩子再學吹糖。

  曾接受文建會邀請出國表演吹糖技術的翁登賢說,吹糖最難的部份就是火侯控制煮糖技巧,糖箱下的木炭火侯要恰到好處,才不會讓糖煮焦掉,由白糖和麥芽糖調製成的糖液,如何拿捏濃稠硬度,吹起來才不會過硬或過軟都是一門學問。

  翁登賢他女兒翁培英也說,剛學吹糖時,不但要小心被糖燙傷,兩邊腮幫子也常常會因為吹的過久產生痠痛,很難入門,所以他們家的小孩都會捏面人,可是就是學不會吹糖。

  翁登賢的吹糖「傢伙」是他的寶貝,不許任何人碰,不但現在用的木箱已經跟他45年,還有一個長達80多年歷史的吹糖模子,曾有人出高價要向他買他都不賣。

  從基隆鐵路局退休後,翁登賢就專心從事吹糖技藝,只要有民俗技藝活動找他去,他就會到現場表演:平常他也會自已打聽哪裡有廟會,不管大小廟會,從南到北,他也會跟著廟會跑。雖然很辛苦。但目的就是希望吹糖這項老技藝能夠讓更多人知道。

 

 


第一篇】 【二篇】【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二篇(發揚傳統捏麵人--翁登賢是有心人

 

    (記者林宜靜/汐止報導從事製作捏面人三十幾年的翁登賢,當初作夢也沒想到,這項技藝今天會讓他在全世界各國表演,而郵局也利用他的作品印成郵票。

        翁登賢住在台北縣汐止鎮和平街,是目前行政院文建會、外貿協會舉辦各種民俗文藝展覽及文化交流活動爭相邀請的傳統的藝術家。翁登賢的捏面人作工精傳統捏面人的風貌。

       翁登賢21歲開始學習捏面人30幾年來,從廟口的歌仔戲台下、戲院門口、公園門口到今天在各大飯店表演,代表國家參加民俗文藝展訪問,其問的曲折轉變恰恰反應了台灣對於本土藝術的再重視。

        休假時間,翁登賢是各五大星級的觀光飯店爭相邀請的對象,作品供不應求,環亞、來來、凱悅、希爾頓的大廳中經常可看到他的表演。從出國訪問表演的活動中,翁登賢感受到外國人對台灣的傳統的藝術相當著迷,日本、澳洲、法國都有人想向他學習這項技藝。最為他津津樂道的是,他的捏面人吹糖畫糖作品曾被郵局選為民俗藝術的郵票圖樣

        捏面人的技術經推廣後,目前台灣已有許多人會把這項傳統技藝,但吹糖的活絕目前則可能僅剩兩個人,翁登賢僅將吹糖的技術傳給兒子,但有興趣學習捏面人的人歡迎與他聯絡,聯絡電話 6417734

 

 


第一篇】 【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第三篇(國寶級大師--街頭獻藝

 

        (洪慶淋/汐止報導 )汐止市民代表王澄鎰,三日晚為推廣民間文化和傳統藝術,特盛邀係 只是兩位國寶及民俗技藝大師翁登賢及翁林美智夫婦,在忠孝東路街頭,免費傳授大家吹糖、捏面手藝,雖然晚間天氣惡劣,雨勢不斷,但仍然吸引上百人前往圍觀。

       翁登賢習藝甚早,在21時,就拜汐止知名民俗技藝大師李金玉為師,全力學習捏麵人技巧,迄今已超過40個年頭。

        民國56年間,當民俗技藝漸受各界重視時,翁登賢和夫人翁林美智,就因技藝高超,不時受邀至國內各大專院校、及五星級大飯店當場示範,並做教導,結果深獲好評。

       接續就開始受邀到國外訪問表演,身受國外友人及華僑著迷,造成日本、澳洲、法國等,都有人來台,向他討教進而要求學藝。

        民國75年間,翁登賢夫婦倆,參加行政院文建會所主辦「民間劇場」展示77年捏面人作品經郵政總局選定,做為元宵節手藝篇的郵票發行,79年並代表台北縣出席台灣省第二屆民俗華會

        王澄鎰說,翁登賢夫婦對吹堂及捏面技藝高超,如果能夠傳承,那會是國人永遠共有資產,這次能夠邀請他們到街頭獻藝,實是大家之福。最近他們要連續表演三場,除三日晚間在忠孝街外,五日要在建成路建成市場旁,六日在茄苳路280號前,時間是晚上730分起,有興趣民眾可前往共襄盛舉。

 

 


第一篇】 【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第四篇(吹糖)

       麥芽糖、棒棒糖……,這些令孩童愛不釋手的零嘴,在商業化精美的包裝下,更讓人為之炫目。但我們卻有一項最值得驕傲的吹糖,這可讓這些東西相形遜色!

       吹糖是「手藝」和「口藝」的結合。它利用滋味甜蜜的麥芽糖為材料,憑其十指,又吹又捏,就可完成一些造型簡單的東西。

       有些玩藝兒還有現成的模型,如鳥、鼠、猴、象……等,將半膠著狀態的麥芽糖,用手捏成衣個中空的球狀,再迅速拉出一條中空的細長管子,趁麥芽糖還沒硬化,將糖球放在手刻的木模裡,在管中使勁一吹,待糖冷卻,去模型,一個個立體的猴兒、小鳥…….便出現了。(作品是中空的

       吹糖看來很簡單,但崇熬糖開始,到捏、拉、吹都需要經驗的累積,但這些過程中,卻絲毫不會浪肥材料,如果顧客嫌不滿意,只要把吹成的玩藝丟回鍋中,另挑糖球,再重新吹捏一番即可。

       據吹糖的說法,初學者只要三天就能模樣將就的成品,但其中還是有些竅門,往昔在街頭巷尾常見,現在卻只能在特定的場合、地點偶爾觀之了!

       望著這些麥芽糖吹成的小糖偶,一個個渾圓美觀,在食用之前,豈不有個疑問,不過這倒不是可不可以吃,而是捨不捨得的問題了!

       目前吹糖再台灣算是一門幾進絕跡的手藝了,存在的藝人寥寥可數,多在50歲以上,並屬兼差副業。正面臨失傳的命運,極需重視、關心

 

 


第一篇】 【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