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由來:魯哀公十五年,孔子弟子子路為捍衛權臣所殺,孔子哀痛,並於隔年病逝,葬於泗水之濱,弟子守墓三年,聚於夫子墓前哀生痛哭,互道珍重,相訣而去,孔子逝後哀魯公下令以其故居為廟,初立時,僅是座草屋形式的家廟。西元前一九五年,漢高祖劉邦平定英布之亂後,於返京途中,路過曲阜孔廟,高祖以全牛、全豬、全羊脂太牢重禮祭祀孔廟,為後世立下天子祭孔典範。孔子逝後三百多年,史記作者司馬遷到山東遊歷,並親訪山東曲阜孔廟,依『史記』所載,當時孔廟和初建時沒有太大的變化,史記太史公曰:『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為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漢武帝採董仲舒之議,罷黜諸子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孔子儒家思想被納入政治核心,成為中國政治、學術思想主流。此後兩千多年來歷代君王,皆常親蒞孔廟祭孔。即使是胡人政權治理中國,為了拉攏文人,甚至比華夏政權更重世祭孔活動。而孔廟的設立及
祭孔之制定,亦在兩千年來的道統和統治的結合聲中持續發展。
2. 明永曆二十年(西元一六六六年),鄭經採用諮議參軍陳永華之議,在台南創設全台首座孔廟,經清代、日治、光復後的發展,現今全台共有孔廟四十餘座。而桃園本無孔廟,地方人士往昔皆以文昌廟權充孔子廟,每年祭孔悉假文昌廟舉行,直到民國74年春,經地方人士石萬全、簡麒標等倡議,以弘教化易風俗之意旨,並配合觀光事業之推展,委託陳榮輝建築事務所,於桃園縣立虎頭山麓興建桃園孔廟,並於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十一日動工興建,歷時三載至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順利落成。
3. 以下一一來看孔廟的重要配置:
(1)『櫺星門』:「櫺星」又名靈星、天田星、文曲星。古人相信文曲星「主得士之慶」,是主管教育、文學的星宿。
(2) 櫺星門是孔廟必備的建築,它列在孔廟之前。孔廟第一道大門以此命名,就是把大教育家孔子比做天上施行教化、廣教英才的櫺星。以曲阜孔廟為例,櫺星門有如牌坊。桃園廟之『櫺星門』則採圓山大飯店及故宮牌樓綜合設計,簷牙高啄,氣壯山河。
大成殿與儀門、東西兩廡共同圍成合院,是孔廟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及周邊設施,悉按曲阜孔子廟貌,前為大成門,後為崇聖祠,東西兩廂房,主殿高度採二樓太子亭形式建造,則成為一正北市宮殿四合院,主殿大成殿,五廳五門,周圍迴廊,前配露台,大成殿供奉至聖先師孔子暨復聖顏子,宗聖曾子、亞聖孟子,述聖子思子等孔聖四配。桃園孔廟內設有孔子神像,與一般孔廟中只有牌位不立神像有所不同,是台灣孔廟中唯一的特別。
東廡與西廡對稱有如古時候住宅的護室或廂房,它的屋頂較低也較簡單,室內樑架的彫琢亦較簡樸。但走廊上的柱子一字排開,。但這些整齊的石柱上,。這是孔廟相沿的規矩,所謂不敢在孔夫子門前賣文章之典故也。「鄉賢祠」,供奉閔損、冉耕,冉庸、宰予,端木賜、冉求、仲由、言偃、卜商、孫師、有若、朱熹等孔門十二哲及諸先聖先賢。
最後,我們繞過大成殿,來到後殿崇聖祠。崇聖祠建五廳三門係奉祀孔子五代祖先的殿堂,包括肇聖王木金父公、育聖王祈父公、詒聖王防叔公、昌聖王伯夏公與啟聖王叔粱公等。另外旁邊還配祀孔子的兄長、四配之父與先儒先賢之父等。總而言之,崇聖祠所供奉的為先聖先賢或先儒的父輩神位,這種安排,實與中國幾千年來宗族倫理制度有關,孔廟之佈局,也與家廟或宗祠有相通之處。
儘管科舉制度廢除,孔廟、書院似乎與現代教育漸行漸遠,但其對台灣教育史上的貢獻及所蘊涵的文化意義,不因時空移易而失去價值。撫今追昔,讓我們通過歷史甬道,聽聽孔廟的故事,好好感受孔廟幽遠深刻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