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築 風 格∼

觀月臺的正面

三摩地側面

        楞嚴閣有兩個主體樓房,左邊為「觀月臺」,右邊為「三摩地」, 兩閣中間有連接,不分大小、用途,從規劃到設計皆出自主持覺淨大師之手,兩棟建築採觀音石打造成二層石屋,建築融合印度式,歐洲巴洛克及閩南風格。匠心獨具的設計風格讓我們看到有典雅的巴洛克式門樑石柱」,亦有「閩南式騎樓廊道 」,及「印度佛教之三角頂」之立面。

 

 *「觀月亭」是主殿,也是主要禪修的地方,所以可以看到意義深遠的一副對聯。 

 *「三摩地」簡單的說就是修行的層次已達到無入而不自得的境界

  連大門造型都仿造印度佛教的宗廟建築,可稱得上是古幽獨特,這是由於覺淨大師早期曾到印度取經,受到當地文化風俗影響,所以便沿用至楞嚴閣整體建築之內。

  院內景緻寬闊,老樹林立,並豎起開拓碑誌,可謂古院瑰寶,也難怪楞嚴閣曾是台灣武俠片拍攝的最佳景點選擇!楞嚴閣將中西建築風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台灣的寺廟建築來看,可說是相當前衛的創舉  

<小常識 7> 

…..阿諾「巴洛克」又素啥米攏東西?

在 觀月臺主體建築內拍攝的,剛開始,並沒有被它門上的對聯給吸引,而是到最後想離開時,被陳儀章老師提醒,我們才逐漸的覺察到它的存在,或許你會以為它並不特別,但如果你仔細的觀察就能夠體會到物外之趣 。

 

"上聯"為觀止矣請泛斯少住

"下聯"為月來乎願與子同游

"橫批"為舉頭觀月 臺光滿

 

此為觀月臺的三角形立面 曾經有過風光的歲月,卻阻擋不了斑駁的痕跡

三摩地的「三角形」立面,雖在日治時代有修改過,但保有印度佛教的建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