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 木 的 過 程


伐木業是相當繁重且危險的工作,需要專業訓練才能勝任,特別是在以前機械不發達,沒有電鋸的時代,把巨大的樹木砍倒、運送下山,是相當困難的工作。

 

伐木的過程

1.斧頭

2.螺旋鑽孔鋸

3.尖嘴鋸

4.各式各樣的五尺孔鋸

5.大剖鋸

6.大剖師在裁木頭想像圖

7.幫助大剖師劃線的墨斗

一、 每木調查
    每木調查是砍伐樹木的第一個步驟,顧名思義,也就是對預定要砍伐的樹木,加以丈量之意。每木調查的結果影響生產計劃,因為它帶表了這個林區是否有開發的必要、又帶有多少利益,由此可見維持每木調查正確度的重要。樹要砍以前要先調查,每一棵每一棵的去調查,這個範圍當中究竟有幾棵樹,樹還要分紅檜、扁柏…等,樹有很多種,這些樹把它調查清楚,然後調查砍伐樹木要經過哪些路線,把它砍倒後搬出來又要經過哪些路線,勘查路線然後製作山地的通道,夠利益且能夠做火車通道就做小火車的通道,如果不行就只能做小通道,靠著人力把木材搬出。最早每木調查都是依靠走路,實際調查時間不多,後來則有車代步,簡短很多調查時間。

二、 宗教儀式
    日本人相信樹是有靈性的東西,伐木前伐木師傅會準備好清酒、魷魚、白米等,到樹前參拜,是相當盛重的儀式,等到參拜完畢之後,才進行伐木工作。

三、 砍樹前的準備
    首先要除去周圍的雜草,開闢出一點空間。再觀察樹木要倒的方向,倒下來是否會壓到其它樹木或者使木材受損,決定方向之後,便要做一個木架台,大約兩到三公尺的木架台,搭木架台的原因是日本人伐木不砍樹根,要從地面兩到三公尺地方開始伐木,原因眾說紛紜,有一說是日本人會伐木也懂得水土保持,如果留著樹根(據說大樹的樹根可以保存100年才腐朽),可以保留根部做水土保持;也有人認為是當時機械不發達,所以只能砍到地面上兩到三公尺的地方,無法砍下樹根;另外也有人認為樹根沒有商業價值,所以根本沒必要去砍伐。

四、 砍樹
    先用斧頭在樹幹砍出一個鴨嘴狀的缺口,此用意是在使木頭倒下缺口的方向,大約要砍到樹幹直徑的三分之一;然後用螺旋鑽孔鋸在鴨嘴缺口的後方鑽孔後,大約鑽二至三個孔,再用帶頭鋸(尖嘴鋸)從樹心慢慢鋸出,接著是小鉅面的五齒孔鋸,最後才使用大鋸面的五齒孔鋸。樹將要砍倒之前,要在樹倒下方向的背面釘一鐵片,以確定樹木倒下的方向,不會因為正砍倒的那一刻,倒向別的方向。當一棵樹木要被鋸下時,伐木工人會大喊,並在樹倒下後確認在場的人數,以避免意外的發生,這種特別的過程叫做「顧鳥仔」(台語發音),是取意如飼鳥主人小心翼翼不讓鳥兒飛走的心境,就如同仔細檢查伐木步驟及倒木方向,以避免意外發生的心情。

五、 造材
    樹木倒後接下來就是造材,就是先將樹木的枝梢去掉,然後按照樹木生長的大小、長短去區分區塊,將樹木鋸成數段,通常以5、6、8公尺最多,最長到11公尺,這種修成完的木頭稱為「原木」。

六、胴割
    當樹木砍下時,因為體積非常的大,所以要經過大胴這個步驟,把樹幹切成數個長方塊。執行大胴的師傅工資可是比普通伐木工人高,原因是萬一一個不小心,鋸歪了樹幹,就少掉了經濟價值,因此,大胴是一個需要技巧熟練的師傅來執行。師傅會用墨斗畫線輔助,避免鋸歪,亦會使用刨刀將樹幹切面刨的光滑些,避免被不整齊的鋸面戳傷。另外為避免割開的木材夾住鋸子,會在割開的木材中插上一根小木樁,以便於分開木材。

 

各類伐木師傅的服裝

1.測量師

2.手斷師(伐木工人)

3.胴剖師

4.運匠

(資料來源 陳明德先生、林清池先生

、照片攝於天送埤文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