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者:陳健民教授
時間:93年10月1日
地點:技合處大樓X202室
整理者:濕地小尖兵
本系推展生態工法,申請這個企劃課程的原因,是因為學校想做人工溼地活動的進行,另外,就是說教育單位灌輸學生生態的觀念,未來是相當重要的。在我的觀念中,現在這個生態學,是人類必備的知識,我把生態學定義,為人類未來生存的一種學問。不管氣候的變遷,還有生態環境的破壞,包括這幾年來土石流、颱風還有淹水的問題。主要就是我們人類的這50年到100年的行動,已經影響到生態系統,因為我們是依附在生態系內。
從地球形成46億年前,直到有生命形成的36億年前,一直到今天所看到的一草一木不一樣的,地球不一樣的生態系,事實上這都是一種演化的結果,造成生物有不一樣的多樣性之外,地球上的生命,就像聖經上記載,事實上,聖經裡面除了講人類之外,其它的生物不是因為人類才生存的,它們在這個地球上是有目地的,每一種生物都扮演不一樣的角色,即使是你會覺得很不顯著,感覺不是很重要的,這些生物在整個生態系統,都有它的功能和角色。
一般我們從小上這個生物學,大概都是要了解整個生物系統的食物鏈,現在我們可以從食物鏈的角度去看食物鏈,最基礎的包括行光合作用這件事,還有一些還不用光,就能夠轉換成自然界中的自然化質,轉化能量來得到它所需要的物質,這是我們講最基礎的生產質,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然後在這個地方給各位複習一下,因為有生產者、消費者去消費這些生物,我們才能生存下來,包括像人類其它的一些肉食性、草食性動物,都是依附在這個生產者,然後才有更高層的生產者,那這個能量呢?
事實上這個能量,也是一直傳昇上去的,另外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是我們一般疏忽掉的地方,當然不管是生產者或消費者,他們總會死亡,也會產生不必要的東西,就是廢物。當這些廢物,釋放到環境當中,自然會有分解者,幫它處理掉變成一種元素,繼續循環不已。
自然界中生命的東西,沒有東西是會被浪費的,你丟到環境當中的東西,自然會有人要,就是那麼簡單,那在物質的方面,也是一樣,我們有水的循環,有不一樣元素的循環,那就是沿著這個食物鏈,會一直的伴隨著,被不一樣的生物來利用,因為有這麼一個系統,地球上的生命物質的環境,還可以達到我們所謂的平衡狀態,生生不息啦!
自從有人類開始,我們事實上陸陸續續破壞生態,舉一個例子,事實上我是研究毒性化學物質對環境的影響,很多的毒性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影響,主要原因是它本來就不在自然界裡,也沒有存在,直到現在才有的。
核能化學這個工業,大概從30年代開始,就是因為我們核能技術越先進,那使用很多化學物質,都是人工合成,那人工合成的好處是什麼?這些的東西呢,在自然界可以使用很久,比如說塑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這樣對環境的影響是什麼?它沒有辦法被分解!
為什麼沒有辦法被分解?因為對自然界的生物來說,這些都是一個壞處,自然界的生物,必須透過演化的過程,才能把它分解掉,再把這些元素回歸到大自然,但是我們沒給它這個時間,我們只有給它一半演化的過程,我們知道起碼幾千年到幾萬年,所以自然這些物質,會留在環境裡,對環境造成不一樣的破壞,這是我們針對的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當然有其它的,包括對物質的不一樣,自然資源的濫用,對生態系統事實上破壞最大的,還是在我們任意屠殺這些生物,使生物從地球上消失。
依照威波.艾德森﹝譯音﹞哈佛大學的一個古生物學家,他事實上寫了蠻多本書,包括《地球的生命》、《生物的多樣性》有機會在書店裡面找的到,他算是蠻有名的一個生物學家,他講到地球的生物,每天接近一百種的速度在消失,這個速度事實上相當驚人,那些生物消失的原因當然很多,包括很多生物是被人類吃掉,大部分生物消失的原因呢?都是我們佔用它們的地方,每一種生物都有它生活的區位,亦?它的生存空間!
那這些生存空間,因為人類不斷在擴張,我們現在的人口,已經在1999年超過60億人,我們現在63億多,人口越來越多,我們就需要更多的空間去利用,包括把很多的地,像森林把樹砍掉之後,這個木材可以拿去賣,把這個空地騰出來之後,我們可以種農產品,因為這個關係,它們的棲息地就一直消失,台灣有很多的例子,像櫻花鉤吻鮭,甚至像黑面琵鷺這幾年也是飽受威脅。
有一個美國人,他的一些概念事實上在60年代差不多70年代,就提出一個概念。他說地球上本身,把地球比喻為太空中的太空船,他說這個太空船跟我們想像的太空船不一樣,一般的太空船,它在航行之前,一定要在船裡裝滿食物、水,船員需要的東西,這個太空船航行某一段時間,必須去補給,這是一定的,但是地球不一樣,它還是一樣航行在太空中,但是它發展出我們剛剛講的生態平衡可以自給自足,所以你不用太擔心啦!
如果我們現在人口沒那麼多,假設我們只有2億人,我們不用追求太過分的物質生活,每個人保證都可以活下去,為什麼?道理很簡單,你食物沒有缺乏,你有住的地方,你對環境的影響就是很少、很少。
2億人跟60億人比較起來的話,大家應該可以感受的到像台灣一樣,台灣我們現在2300萬人口,大家都會覺的很擁擠,但在20年前,在座一些比較年長的人,20年前還好啦,不會那麼擁擠,那在40年前雖然那時候我們經濟環境不是很好,但是無所謂,還是可以過活啦,不要想說以前日子好難過喔,不會難過的,以前老一輩的人他們小孩子都6 、7個7 、8個,但是每一個都活下來了。
所以這個是他的一個概念,所謂的太空船的概念,他說現在我們人類所扮演的角色,事實上已經改變這艘太空船的本質,它慢慢變的不再是自給自足,慢慢變的是以人類為中心的太空船,而不是以這艘太空船的所有生物為主的,畢竟人類現在已經變成一個主宰的生物,但是這個主宰的生物,在這個太空船開始在亂了,也不曉得要去維護太空船,就是說這些零件壞掉了,也沒有感覺,例如電風扇,某些零件壞掉了,我們就必須要去修理,事實上我們沒有在注意的,現在我們才在察覺到有些不對勁,但是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代,也許已經太晚了,但也許我們現在回頭再去學習一些生態的知識,也許可以補救,但是沒有人知道要往什麼方向走去?
前一陣子有一部電影叫做《明天過後》,裡面的電腦動畫具有衝擊性,但是那種衝擊性,也是有可能發生的,不太可能發生是時間,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發生,但是未來就像他預言的,本來他是預計50年到100年,沒想到隔一天就發生了,不太可能,就是說那個時間發生應該不會那麼短,但是未來的50年也許有可能,因為我們從很多科學根據,已經知道這是一個漸進式的,如果我們不再回頭來去效法大自然原來的運作狀態,或者是說我們沒有辦法了解到,全世界很多的古老文明,甚至現在有的原住民,他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到他們學習與大自然共存的精神,我想人類未來災難也許這100年,是大家可以看的到。
在過50年應該就不見了,但是有比較年輕的同學,再過50年可能才70歲,你們有可能面臨在電影裡描述的災難式的災害,這是我們必須去領悟的,所以藉由這個所謂的《生態工法》,事實上我們是在模仿大自然這種方式,以前的這個背景處理,曾經在這個校園裡轟動的,那就是我們學校的人口比較多,現在已經1萬到8千人了,每一天都有那麼多人,在校園裡面活動產生那麼多的廢水,哪這些廢水,都是要處理的,我們學校現在有兩座污水處理場,處理的量是有限的,但你用一般傳統的處理方法,當然處理的效果會達到某一個程度,但是我們回頭去思考自然界,本來就有這個能力,我們怎麼樣用最少的成本,最少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這個廢水,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用傳統的方法?
所以我們學校推行人工溼地,但是國外已經有人在做了,那個牽涉到空間問題,因為台灣可以利用空間較少,泰國有三公頃的地,可以讓他們學校的廢水就流到三公頃的地,那三公頃有三四個不同的人工溼地來處理他們需要的泉水,那我們就沒辦法了,就需要用一些比較精密的設計和地質上的利用,來設計自己的溼地。
那當然在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狀況,有些地區有些學校人數比較少。尤其只要一個簡單的池子氧化池,或者是過濾系統,所以我們為什麼要介紹這個主要的目的,希望就是可以用這種方式,由各個學校去發展他們具有特色的地方,以生態工法來處理。當然另外一個目的,還是回歸到我們的本質,藉由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去了解自然界運作的方法,多少讓e時代都市的小朋友,可以去跟這種模仿自然環境的人工溼地接觸。
他們對自然界也有機會接觸,藉由這種方式產生對自然界的喜好,有一位教授他說,人類身上都有一種親生物性,這所謂親生物性,這是他們想去跟動物和大自然接觸的,就像每個人都喜歡一些小動物,這就是一種天性,那個天性,甚至在你覺的很厭倦人類的生活,一直在都市工作很久覺的很無力的時候,那這種感覺,就特別強,所以在假日的時候,你特別喜歡往郊外去,對都市人來說的話,你喜歡往山裡面,你覺的跟山裡面的樹木親密,你甚至想到海邊去看海,光是看感覺,就是不同,這就親生物性,我們也希望藉由這種方式,大家把這種消息告訴大家,真正未來要走的方向,或是影響我們的生存,必須提升為教育,就像教育部這幾年在校園裡推行環保教育,我們藉由不一樣的方式,但是這個環保教育推行的不是很好,老實說我們的教育機器,沒有一種教導式規定,學生一定要分類,不做分類,我就要懲罰,但是有很多人都叫小朋友作分類,可是都沒有告訴他們分類到底是要做什麼的?其實作分類時,就要告訴他分類對了有什麼好處。
現在來講有關學校的生態工法,藉由學校的環境,讓下一代了解並不是唯一能夠讓環境更永續利用的方法,利用一個自然分類的方法,讓校園的環境可以使用的時間可以更久,那這個環境到底判斷的標準,就像今天天氣好不好,我們可以用氣溫當一個參考的指標;那水質好不好,當然環境不只是有水質而已,還有空氣、土壤,這些都是在我們在判斷環境好壞,是不是適合人類永續生存利用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現在我們來舉例,一些生活上常見的水質,分析為什麼要介紹水質分析,因為不管是我們生活上喝的,還有流棄掉的,有游泳池的水、池塘的水、海水,這些水的好壞,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去使用,在環境上,讓我們在使用上,會不會感染到疾病?因為現在有很多疾病,都是因為經過水的接觸,造成的水處理的好壞關係,到應用的時候,要注意做的時候的危險性,所以我們簡潔介紹一下水質的分析,讓各位老師可以回到校園的時候,可以跟小朋友、同學說,介紹這個水的好壞,如何判斷,並且要記住,但是有很多污染的項目在水裡,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當然用鼻子也聞不出來,必須用儀器才查的出來。有沒有植物存在,對人工溼地功能來講,有相當強烈的影響,在我們過去的研究,也做了許多類似的歸類,有種植物的溼地,沒有種植物的溼地,我同樣的引進廢水,當然有種植物的溼地,很明顯在各項水質處理的表現,都超過沒有種植物的溼地,那它的一個作用,包括提供氧氣、提供表面積、提供過濾,它還提供攝取氮、磷…等等,甚至抑制藻類生長,所以它的懸浮粒子也會降低。
那植物要麼樣篩選?在台灣我們都強調本土的水生植物,當然是有它的考慮,它既然是你周遭都已經存在的植物,一定適合這個環境,我們只移到我們的人工溼地,它自然就可以在這個環境中生長,但你也要考慮到它的根莖豐不豐富?它的生長是否快速…等等的要求,甚至有些水含鹽度,我們把生態工法應用到校園裡面,主要幾個考慮,第一個考慮,就是剛剛講到背景校園,還是會產生污水,雖然說大家視而不見,但是你如果說強調永續校園,我們校園的資源垃圾,也做了廚餘,也做了堆肥,那還有什麼要做改善的,就是污水,對不對?
下水道的污水,和看不到的污水,我是不是可以進一步來把它淨化,那淨化之後,當它比較乾淨之後,我再把這些水質流,當成一個資源再生水處理的水,我再來利用再生水,是不是可以利用在校園其它景觀的澆灌上?所以這個想法是這樣,在這裡就是說,校園和生態工法有一個很好的應用條件,就是說我們這個人工溼地需要土地,那校園有足夠的土地,比一般的社區、生活環境有足夠的土地的場所,校園通常用來作花、圃池塘或是草原,那這些土地足夠的話呢?我把它作為一個人工溼地,但是我沒有犧牲原來的景觀特性,通常這些土地是做校園景觀,我還是做人工溼地,它還是表現出原來的景觀,甚至花圃、池塘,它還有多樣性的功能,因為這個溼地,又提供另一個溼地的生態,基於這樣的一個想法,我們把人工溼地和校園做一個融合,起初一開始,是從我們學校到人工溼地研究團隊,一開始我們做一個小型的人工溼地,當初做這個人工溼地沒有很多考慮,像我剛講的一個多功能,完全只是在環境工程領域,我希望能用低成本的方法,來處理校園污水,看看功能怎樣效果怎麼樣?所以在這裡沒有什麼景觀性,而且它也是小規模,我們做一個十幾平方公尺的正方形,而且是水泥蓋,當初只是來探討它的功能表現,那把污水抽到一個水塔加重力,讓它流過FWS,然後這裡做一個景觀水池,它的功能就是這樣,外面還加保護措施,因為隔壁就是托兒所,怕小孩來這裡會有危險,這個是我們初步的數據,過去的研究數據證實,用這樣的一個處理,對校園污水操作條件,處理這麼多的水BOD、氨、氮、硝酸鹽、大腸菌種,都可以到很好的標準,甚至達到放流水的標準,都沒有問題。
硝酸鹽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氨氮或是其它有機氮細菌,它的作用就是把氨氮有機氮變成硝酸氮,它的反應過程是變成硝酸氮後,再把硝酸氮反應成氮氣,氮氣揮化掉,那這是一個氮的循環,那變成氮氣後就離開了,一直反覆在作氮的循環。
成大幾年前來找我們,建築系教授他們跟內政部申請一個研究計畫,想做人工溼地,成大建築系有兩個系統教室,每天大概有兩三百學生去上課、上個廁所、洗個手,產生廢水,本來它下面有一個化糞池,想把這些水收集,再把它規劃做一個人工溼地
,大概一百平方公尺的溼地,地面包括長方型的FWS,還有這裡經過主要兩個FWS系統,後面有兩個池子,我們把它再為一個景觀的造型,我把它叫做景觀池,那麼它的系統有用到我們剛講的觀念,當然經過過濾就是說中水再生水在利用處理後的水,再 流到蓄水池,那麼當經過濾收集之後,他們把管線做好了,把這些水用在校園的其它景觀澆灌,那麼這個做好之後第一個FWS系統,這裡有一些萍水性的植物,這裡的施工強調生態工法,沒有看到水泥的部分,用幾個石頭來增加景觀性,當然做不透水的水庫施工法上的。
如此,抽出澆灌的水,減少污染物,過去化糞池經過長久之後,氨氮很高,現在大概可以降到9.8BOD,而下面的BOD很高,所以沒有辦法降到28.6,我想大腸菌都可以達到法規的排放標準,這是一年前所蓋的溼地景觀,另外,成大溼地結合建築的景觀美學,加上我們的處理,結合在一起,十分人性化了;還有另外的一個高中光華女中,位於台南市,他們也有跟教育部申請一個幾十萬的計畫,在校園裡面蓋人工溼地系統,它是蓋在家政教室的旁邊,這個溼地系統是在處理家政教室,學生在實習會產生洗滌的廢水,經過蓄水池把它送到人工溼地的處理系統,前面有FWS系統,後面做一個小小的生態池,所以在我們規劃裡面。
現在如果要應用人工溼地,我會建議學校把它分為兩部分來應用,前一部分把它設計成比較強調功能性,因為廢水是從前面流進來,那把廢水污染物淨化之後,再流到後面,因為校園景觀的教學意義上,使這個水質淨化了,那這裡就創造一個具有生態的溼地,這是很詳細的處理效果,我們看最後就好了,這是完整去除氯,也就是說百分之多少被去除掉BOD、氨氮,這些物質進來的水,最後去除效果,都滿顯著的,這是他們的景觀。
事實上,這個空地過去是用來堆積雜物的,經過我們整理之後,具有污水處理的功能,而且創造出溼地生態環境。
最後做一個結論,就是說今天的主題,主要讓大家接收到新的方法生態工法,那我們把它用在校園案例,當然我們還有其它的一些案例,用在社區污水處理廠,用在養殖業的養殖廢水管理,那麼把它用在校園裡面,我想我們主要是可以達到一個目標,人工溼地一定要設定一個目標,第一個我們來達到校園產生的污水淨化,淨化之後我不要浪費這些水,平常我可能用自來水來澆灌這些草皮或花木,但是現在我用這些水來澆灌花草樹木,不過就要考慮它的安全性,也就是說你處理過的水是不是達到澆灌的要求?目前我們證實可以達到大部分的水質要求,就是說排放水的標準,在校園要考慮的就是說污染指標,也就是病源界的指標,因為可能跟學生接觸,我們的大腸菌類也可以達到很顯著的消滅,我們也有另外的一個計畫,這個人工溼地處理後的污水,它跟成大校園的景觀池,我們去把它採過來,有一些衛生指標,事實上差異不大,也就是說人工溼地處理的污水衛生指標,甚至跟背景的景觀池的水差不多,所以我想在衛生的考量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讓它可以提供景觀和溼地生態,本來不是說犧牲,應該是改造成。
另外,不同的景觀出來,變成具有溼地生態的景觀出來,它的景觀可能比較單調,但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景觀,可能多樣性的生物,讓溼地本身就有綠化美化的功能,當然你也可以把它變成教育的場所,比如說它有一些水生的植物、動物,你可以做一些介紹,讓學生增加這方面的知識。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有蚊蟲的話,該怎麼辦?如果有蚊蟲的話,我們現在也有方法,一般我們都是用生物方法,就是用一些魚類專門吃孑孓,像大肚魚和三星鬥魚,這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像各位等一下
到二行社區,二行社區前面的水池,都可以看到三星鬥魚在那邊跳來跳去,它都在表面游動,第一個水池是最烈陽的地方,但是它寧願忍受沒有氧氣,也在前面的水池游來游去,因為那邊的蚊子幼蟲比較多,所以它會在這邊生長,你到二行社區可能會覺得說,有蚊子也可能有昆蟲的存在。若校園地質滲水或者土壤含鹽的話,怎麼辦?如果是地質滲水的話,依照我們的人工方式會做底層,這是比較容易一點,如果是土壤含鹽的話,也就是說你原來的土如果不適合植物生長,那你就去別的地方帶一些土回來改良土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