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土城聖母廟刈香時,生長於青草里的我們,就被賦予扮演神童的神聖任務,我們也只知道要扮演「蜈蚣囝仔」,或是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薛仁貴」或是「樊梨花」等等,但是卻從來不曾真正瞭解所扮演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有何貢獻!

    這一次,我們把握了專題學習的機會,仔細並深入瞭解這些歷史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對當時社會有什麼貢獻?當然,在介紹我們的讀書成果前,必須先將我們找到的一些有關「藝閣」的資料進行介紹,這樣可以讓大家瞭解藝閣的背景概況。

    藝閣也稱「詩藝閣」。早期的藝閣俗稱「坪棚」或「閣棚」,是由兩塊榻榻米大小的木板,用四根棍以井字的形式穿插而成,上面坐著身穿古裝、手抱琵琶的藝旦,由四至八人扛抬。

    藝閣的裝閣題材,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取材於歷史典故、民間傳說或戲曲故事,例如「文王拖車」、「哪吒大鬧東海」、「五虎平西」、「趙子龍救主」、以及「桃花女鬥周公」、「孫悟空大鬧天宮」、「八仙過海」、「媽祖的故事」等,也有取材自台灣史實,像朱一貴的「義馬報恩」、描述台灣西瓜進貢至清廷的「東寧貢瓜」,及延平郡王妃率領女婢紡織製甲以佐軍用的「淑妃教織」等。

    雖然蜈蚣陣現以不屬於「藝閣」,但是源自於藝閣的淵源,仍是以上述兩種取材形式進行裝閣,青草里蜈蚣陣組閣取材乃是以「唐太宗」的歷史典故為依據進行組閣,出巡香路命名方式是以當日的香路方向進行命名,出巡香路向東,則命陣為「薛仁貴征東」;出巡香向北,則命陣為「羅通掃北」;出巡香路向西或向南,則命陣為「薛丁山征西」。因此,為了瞭解為何採用這個方式進行命名,我們有必要深入瞭解這些唐朝英雄好漢的歷史典故,唯有如此,採能讓大家也清楚知道這些英雄好漢在中國歷史上的事蹟。在此,我們將介紹以「唐太宗出征」為藝閣背景之青草里蜈蚣陣,其所扮演的歷史人物究竟在中國歷史佔有何種重要角色!

    由於蜈蚣陣陣式中,共有三十六名英雄,我們將依據「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進行介紹,並穿插說明令人聞知喪膽的「火頭軍」、「皇親國戚」、「征西猛將」及在中國歷史上的「女中豪傑」。    

 

 

 

 

 

 

 

 

 

 

 

 

 

 

 

 

 

 

 

 

 

 

 

 

 

 

 

 

 

 

 

 

 

  

 bar_green_3.gif

台南市安南區青草國民小學網界博覽會網站製作小組• 葉文玲 吳宗勳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