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若無法使用 請按這裡

 

 

後壁景點

   


  

■烏樹林糖廠

     烏樹林糖廠現在以蘭花和小火車聞名,廠內有蘭花展售館,除了蝴蝶蘭苗之生產外,精農中心尚栽植其他蘭類,如文心蘭、石斛蘭、加德利亞蘭及拖鞋蘭等,亦栽植各類觀賞植物如非洲蓳及仙人掌等。 另外木造的烏樹林車站也十分有看頭,車站附近還有牛車、道班房、文物館、昆蟲館、展售館等地方可以參觀。現在廠區內每天都有小火車行駛,以十節運蔗車廂改裝成為田園列車廂載著遊客由烏樹林站出發到頂埤站,讓遊客欣賞田園風光,每趟來回約一小時,還有專人專門解說。

 

■後壁火車站

    後壁車站建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當時車站附近是一片荒野,罕無人跡;後來黃冬(黃坤虎父親)兄弟在此共同經營「黃振興合資會社」,召僱海口人來此耕作後,逐漸形成一個新村落,人稱車頭村,之後車站附近逐漸成為後壁鄉的區為中心。

     民國三十年,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後壁車站因而傾斜,經過兩年改建,成為現有的樣式,牆身仍為木造,作魚鱗板狀,基座為洗石子。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台南縣政府在後壁車站前廣場進行景觀美化工程, 車站旁邊還有遊戲器材,廣場兩旁樹下也有座椅,是個休迄的好地方

 

■後壁黃宅

    黃宅所有人為黃崑虎,曾任總統參議、國策顧問,黃家先祖黃合興原居前菁寮,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黃合興四個兒子遷居至後壁寮,創立「黃振興合資會杜」,黃家兄弟遷居後壁的同時,也在現址興建新家,其木料及石條都來自大陸,建築工匠也聘自大陸,宅第於大正十四年〔一九二六〕建造完成。

     黃宅坐北朝南,佔地六千多坪,其延襲傳統的閩南建築風格,前有魚池、後有果園。宅第為七包三式的四合院大厝,傳統磚造及洗石子建築技巧,彎光洗石子的大正窗、彎光洗石子的廊門、貼有山水花草的磁磚均非常有特色。屋簷為木構棟架,其上垂花、雀替、豎材、瓜筒及樑柱上的人物、花鳥走獸也非常精緻細膩。 

 

■菁寮黃宅

    後菁寮黃宅古厝位在菁寮村,一般人稱做西洋樓仔,為一座融合傳統與西洋風格的建築物。

     黃宅立面屬二落正身五間起,兩側對稱。正面有雙柱式造形及洗石子的山形牆,牆額上有雙排文字,上為黃氏堂號「紫雲荔園衍派」,其下「AD1928」為西年的建築時間,「JD2588」是日皇年代,而「Shinj Yun Kow.」則係黃氏店號「黃振順」之意。兩側間則都是八角凸出式廳堂,側間正面也作山形牆,後側則是形式較簡約的欄杆。屋之後面亦作山牆形,其上書寫黃姓祖籍「江夏」,文字旁並有藻飾。

 

■菁寮阮宅

    阮宅古厝原是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林姓望族的祖厝,之後林家家道中落,就賣予後壁許遷,許遷運用拆遷技術,將宅第搬遷至後菁寮現址。後來許家亦式微,又轉賣與阮謙,聽說所花的錢在當時可以購買三甲良田。民國四十八年阮謙過世,這棟古厝連同中藥舖就由其六子阮齊繼承,即今屋主。

     阮宅為木造閣樓式建築,全屬大陸福杉,立面是三間起街屋店舖形態。 宅第完全由精密切割的木材榫接而成,未見一釘一鉚。屋內可看見木造閣樓,原是臥房,後來改設為棧間(倉庫)。室內右半邊為阮家家傳中藥舖,黝黑的藥櫃與櫃台,異常珍稀。由於宅第古樸,常有電視劇來借景拍戲, 如早期公視的「春花夢露」、中視的「金色夜叉」等等,最近大愛電視台也來曾來借景拍片。

 

■菁寮天主堂

     菁寮天主堂正式名稱為「後菁寮聖十字架堂」,位在菁寮國小斜對面,是德國哥特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所設計,波姆從未到過臺灣,在設計天主堂時名氣還尚未有名氣,後來他獲得普立茲建築獎,天主堂也因而有了名氣

     教堂分為四部份:鐘樓、洗禮堂、聖殿、聖體宮,都是角錐造型,外覆鋁皮,四個頂尖處各有一代表性的飾物,分別是雞、鴿子、十字架、皇冠。建築中以金字塔造型的聖殿最為搶眼,傳說靈感是來自此地農田的稻草堆。

 


這是最後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