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治時期廖炭發起首科繞境
廖炭為日治時期新營郡後壁庄下茄苳的庄紳,廖炭精於武術,創立義德堂,當地人稱廖炭為炭師。廖炭信佛持齋,為泰安宮管理人,曾發動捐金修建泰安宮和旌忠廟,之後並為修建大仙岩主事。廖炭於日治時期佛教及齋教界頗有名望,歸
附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下,曾為「臺灣佛教龍華會」首任會長,「南瀛佛教會」幹事、講習會員及理事,也因廖炭之關係,泰安宮和旌忠廟在日治時期成為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的聯絡寺廟。
根據泰安旌忠文教公益基金會所出版的「後壁香火」一書所述,泰安宮旌忠廟首次繞境三十六庄是廖炭於大正十五年(1926)所發起的,當時繞行香路有三條,分別為「安溪寮路線」、「菁寮路線」、「白河路線」,繞境前一天要到急水溪上游「雙合水口」請火,繞境時程四日,此次繞境連續兩年,但之後並沒有
年年舉行。
--------------------------------------------------------------------
|
|
繞境隊伍集合於泰安宮前 |
現今繞境均以車隊進行 |
--------------------------------------------------------------------
二不定期繞境
民國五十六年,旌忠廟重修竣工,管理人陳祥趁謝土做醮之前發起遵循古禮舉香繞境三天,並一連舉行三年。民國七十三年,泰安宮動土鳩建,由於亟需捐金,許多廟宇就透過捐金方式加入泰安宮旌忠廟的祭祀圈,香境逐漸擴大到五十八庄(廟),最多還多達六十庄六十一間廟,不過仍沿用三十八庄名號。
民國八十四年的十月十四日(農曆),泰安宮進行竣工謝土祈安法,在謝土之前的十月三日(農曆),泰安宮旌忠廟主委陳豐昌舉行了繞境活動,由於香境擴大,因此繞境時間為五天。
總幹事郭麒山跟我們說,泰安宮旌忠廟的媽祖岳飛繞境並沒有固定年年舉行,有時年年舉行,有時數年都沒有繞境。但管理委員會設立後(民國七十四年),逐漸有一個不成文的通則,就是每任主委任期內都會辦一次,時間約在媽祖誕辰前夕。
--------------------------------------------------------------------
|
|
繞境隊伍至新嘉村福安宮前合影 |
繞境隊伍至前合影 |
--------------------------------------------------------------------
三祭祀圈有增有減
泰安宮旌忠廟最早的祭祀圈是以
清朝時期的下茄苳堡為範圍,下茄苳堡主要以現在後壁鄉
為中心,並涵蓋今嘉義鹿草、水上部分,
還有台南、白河、新營部份。根據黃文博校長的研究,
後來朴子配天宮(也是媽祖廟)興起,許多嘉義的廟宇轉而加入天后宮,泰安宮的轄域縮減許多,現今加入廟宇雖增加為六十庄,
但有些是原庄頭分庄新蓋之廟,轄域並無增加多少。
祭祀圈最多曾高達六十庄六十一間廟,不過十一月我們去訪問時,廟內人員說現在只剩五十九庄六十間廟,
被剔除的是鹽水的竹安宮,據說是因為該廟的委員無法配合泰安宮旌忠廟管理委員會事務,所以被管理委員會除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