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重頭-道舊濁水溪(東螺溪)歷史


目 錄:
一、話說從頭-舊 濁水溪的源頭


   河川是自然界中一項珍貴且能永續存在的資源,其與整體生 態環境,以及人類的歷史發展、民生利用及其景觀美學對人類精神心靈的啟發,均有密切的關係。人類 的文明發展幾皆仰賴河川,先民以佔據水與土地為生存之必要條件,為了用水而不斷嘗試去了解河川的特 性,因此對於河川與其周圍中的生物多存在尊重,愛護之心,因而較珍惜河川資源。而後由於科技發展與技術分工日益精細與愛護的心相對淡薄。加上河川利用多著 重於飲水、灌溉、排水、發電等民生用途,故對於河川水 岸之建設多以「治水」及「利水」為出發點,民眾對於河川的認知往往僅止於取水,用水的心態,甚至於視為拋棄垃圾之場所。河川上、中、下游許多不當的土地利 用及用水觀念的偏差,諸如:森林砍伐,不當使用,土石濫採, 產業、廢棄物污染及大型水利工程開發,常造成土石流失,泥沙淤積河床增高,河道改變,洪水氾 濫、水質污染及河川生態之破害,咸少有尊重和珍惜之心,遑論美化、造景之舉。因此,「愛水」、「惜水」、「親水」、「造景」及河川永續利用之理念應加強推 動。

  
二、濁水溪的兩條主要的分流

  
舊濁水溪為古 濁水溪兩 大分流--東螺溪、西螺溪之一的東螺溪,本為濁水溪主流,後因西螺溪變成主流,故西螺溪改稱為濁水溪,東螺溪改稱為「舊濁水溪」。目前舊濁水溪水源自於濁水溪北岸的八堡圳與莿仔埤圳之圳水,主流域從溪州鄉經北斗鎮沿田尾鄉埤頭鄉、二林鎮、溪湖鎮、埔鹽鄉等四鄉鎮邊 界流入福興鄉出海,其出海 口與員大排會合。主幹全長將近26公里。目前兩岸由東到西幾乎可全線通車,路寬約2∼4公尺不等。只因拜可通行車輛之便,線兩岸被任意傾倒之垃圾比比皆是,更有四座公有垃圾場–埤頭、田尾、溪湖及二林公有垃圾場。然全線在北斗鎮內有段河濱公 園;溪湖鎮內有段河濱公園;埔鹽鄉內有段石埤公共造景公園,透過人工造景,風光十分秀麗,另有幾處雖未刻意造景,也未被人為破壞,景色亦令人神怡。是 以同樣的一條溪,為何景觀卻 有天壤之別。除此外,舊濁水溪流域孕育著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據彰化縣自然生態解說學會謝文猷先生調查,約有三十種鳥類經常在此覓食;據本校陳羿庭老師調 查亦有超過上百種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是故我們計畫期透過校外教學喚醒學生及居民之河川意識,傳達認識河川、愛護河川與河川永續利用之理念,使 「愛水」、「惜水」、「親水」及維護河川生態景觀之觀念深植民心。


三、 善於變遷的濁水溪舊河道

  日據時期,日本人對濁水溪的「善變」與 改道頭痛萬分,濁水溪夾帶 大量泥沙,由於流速湍急,泥沙來不及沈澱,就往彰雲平原衝出,所以叫「濁水溪」。它的水色溷濁如泥,類似黃河夾帶黃土高原的黃沙滾滾一般,因此日本學者伊 能嘉矩把它叫做「小黃河」。彰化縣海岸沙洲發達,主要原因是颱風、洪水,使溪 流出海口堆積大量 泥沙。  平常,濁水溪北岸有八堡圳、莿仔埤 圳、南岸有嘉南大圳濁幹線、斗六大圳,長年吸取上游的濁水溪大量水源,造成中下游的「主流」––舊濁水溪逐漸萎 縮,終於使「分流」之一的「西螺溪」變成「主流」,取代了原本的舊濁水溪主流。河流的「濁水溪」名稱,也發生改變,原來的濁水溪改稱「舊濁 水溪」,原本的 「西螺溪」改稱「濁水溪」。於是濁水溪由「偏北」出海,變成今天的直流西向出海。古濁水溪有三條主 要的「分流」:日據時期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 「臺灣文化志」也記載濁水溪變遷的文獻。明末清初,濁水溪有三大分流:(1)北 條「東螺溪」–當時由北斗經二林,抵達今天福興鄉與芳苑鄉的界溪「漢寶溪」入海,就是今天的「舊濁水溪」。(2)中 條「西螺溪」–今天的「濁水溪」,流經 西螺鎮,由大城鄉台西村海湧厝庄,崁頭厝入海。(3)南 條「虎尾溪」–今天雲林縣的「舊虎尾 溪」,經斗六市,在「舊虎尾溪」海口厝庄台西村出海

四、百年東螺、百年西螺

(一)十八世紀的主流–舊虎尾溪:清乾隆年間(西元一七三六至一 七九五年),以「南條」舊虎尾溪是最大的分流,也 就是當年的「主 流派」。


(二)十九世紀的主流–西螺溪(今濁水溪):清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至一八二0年)變成「中條」西 螺溪(今濁水溪)為最大分 流,也就是「主流」往北移動,成為當時清政府
的 彰化縣與雲林縣的行政界線。
 
(三)日據時期的主流–舊濁水溪(清代的東螺溪):日據時期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發生大 洪水,濁水溪主流,變成再 往北移動,「北條」東螺溪(今天的「舊濁水溪」)變成主流。

(四)第 四次移動,濁水溪又「回頭」,往南移到「中條」西螺溪(今濁水溪)。

五、二次大戰後河道的變化
圖片:岱馬攔沙壩滿水位時,河水自壩上流洩宛如大瀑布  二次大 戰終止前後的主流–今濁水溪:西元 一九二六年,濁水溪「主 流」,明顯地幾乎都集中到今天的濁水溪(當時仍叫「西螺溪」)流 路。其他的分流明顯萎縮。臺灣光復又 有三次變化: (1)西元一九五二年,更加明顯地集中到今天的濁水溪。(2)西元一 九六二年,濁水溪更集中 在今天的水道出海。其他分流紛紛萎縮。(3)西元一九七九年,除了濁水溪 「本流」之外,其他分流, 萎縮到變成一般溝渠的「排水」水路。 這是受到河川整治的影響,圳頭吸收大量水源,水道逐漸由科技控制,除非發生大洪水,改道的機會將逐漸減 少

(摘自:洪英聖先生編著之《彰化八堡圳傳奇史料圖輯》。)









二、兩刀三段-舊濁水溪區段分法
(一)上游:

(二)中游:

(三)下游:


三、青青子衿-舊濁水溪畔的學校



四、斯土斯民-舊濁水溪畔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