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藷 歷 史 淵 源

 

    荷蘭統治      鄭氏治台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地圖冊上尋甘藷

 

荷蘭時代的甘藷擴張

 

台灣史上一六二四年至一六六一年這段時間,常被稱為是『荷蘭時代』

荷蘭人在各種糧食作物的描述中,最常提到的應屬稻米。在著名的冒險故事─班德固(Bontekoe)船長的

荷蘭人

歷險傳奇中,可以看出荷蘭人在尋求航海的糧食補給時,通常都只寫到稻米。在台灣的農業發展上也是如此,荷蘭人不斷地獎勵漢人種植稻米,也曾對麻豆等地區的原住民社群徵收米稅,甘藷這項易於種值的作物,卻一直不在荷蘭人的發展清單中。

南部地區並非沒有甘藷,荷蘭人來台之初就已經得知台灣甘藷的情形,並曾計畫萬一要在澎湖和中國軍隊長期抗戰,就準備將這些甘藷輸往前線。在與台灣島上各地原住民接觸時,荷蘭人也一直碰到甘藷這個作物。像一六三七年荷蘭人登上小琉球島時,曾看到當地原住民所遺留下來維生的甘藷,里族社的酋長Penap之後也常送甘藷到基隆城堡中。

雖然看起來和甘藷有緣,但是荷蘭人對於甘藷栽種卻不感興趣。例如太麻里原住民向他們報告完當地有甘藷等物產後,荷蘭人只是『循循善誘』,希望他們將來與其他部落息戰後,要大量種植稻米,並拿米和東印度公司交易。對於台灣農作物的描述,也非常奇怪地缺少甘藷的紀錄。

在『荷蘭時代』,荷蘭人雖在一六三0年代中期後積極開發台灣農業、經營經濟作物,但甘藷卻未得到他們的重視,連紀錄都多所遺漏,不過在漢人的努力下,甘藷在南部地區大規模地擴張開來,再加上西班牙人在北部、東部等地的無意散播,甘藷仍在台灣繼續生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