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海岸公園

 

        旗津半島包括旗後、中洲兩大部落。位於旗山之後(旗山因沙洲似旗桿,山似旗而得名),而有旗後之名。中洲是沙灘堆積而成的沙洲,因為位於高雄港和外海之間,所以稱之為中洲。高雄港在築港之前,旗後原本是高雄市的發源地,清代隸屬台南府要隘,曾築砲臺(威震天南)於旗后山上,與打鼓山砲臺(雄鎮北門),互為犄角,「鎮南雄關」之稱。當年商賈雲集,帆牆林立,盛極一時。日據時期間,設打狗區會隸屬打狗支廳。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日本大正九年)成立高雄郡高雄街,街役場設船頭,政治重心轉移,旗後逐漸走下坡,之後設有旗后、平和、中洲三町。台灣光復後,將原有三町會合併改高雄市第一區公所,民國卅五年奉令改為旗津區。

 

 

(圖片來源:看見老高雄)

 

旗津是一條帶狀的沙洲,海岸線本來就很長,3.5公里,原本除了旗津海水浴場外,並沒有太多休閒地點。自從民國85年開始,在海水浴場的南邊原有海岸防風林3. 5公里的帶狀旗津海岸公園,包括數段造型不同的海景步道、海上觀景台、戶外圓形廣場、風車公園、遊客中心以及一個貝殼館,充滿了熱情的海洋風味。

  

 

 

 (參考資料: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旗津紀事、旗津國小鄉土教材、高雄市河川及下水道導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