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英國領事館〈二級古蹟〉

 

        大約140年前,也就是1865年(同治4年),在現在鼓山區(哈瑪星)的哨船頭山上,英國人建造了台灣第一棟洋樓,原本是英國商人建造做為洋行,但兩年後由當時首任領事史溫侯承租為「打狗英國領事館」。這棟洋式紅色磚樓由英國工程師設計,但工匠是由廈門聘請而來,連材料也都從福建運來,由挑夫一肩肩沿著古道階梯運送上山。在臺灣除了淡水紅毛城的建築與她類似以外,罕見於台灣其他地方的西式建築。她的前身是「高雄市史蹟文物館」、和「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1910年英國領事館。圖片來源:Takao club

 

這座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有拱門、迴廊,其中還夾雜著維多利亞式的建築意象,使用的尺寸都是英碼及英呎,四周外牆的連續半圓拱,轉角之處的半圓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

 「打狗英國領事館」這棟紅色磚樓,基地位在高雄港口北岸的哨船頭山上,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東側、西側及南側皆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領事館坐北朝南,形成背面靠山(鼓山)、三面環水(台灣海峽、高雄港)之形勢,正南對岸為旗後山(旗津半島最北端),與山上的旗後燈塔(建於1883年)遙遙對峙,共同扼守高雄港口,形勢險要,有「旗鼓相當」的美譽,軍事地位重要,在山腳下仰望有如一座紅色小山城。就視野而言,東可俯瞰高雄港,西可遠眺臺灣海峽,景色非常優美。

 

  

(由旗后燈塔鳥瞰 打狗英國領事館)

 

時 間

     

1857

英國駐夏門翻譯官史溫侯(Robert Swinhoe又稱郇和、也稱斯文豪到訪台灣,發現有不少世界珍貴稀有的動植物。

1860

北京條約,開放台灣打狗、安平、淡水、雞籠四個港口,英國在列強中,率先設立領

事館。

1861

英國任命史溫侯(Robert Swinhoe為駐台灣副領事,搭軍艦抵台履任。

1862

史溫侯(Robert Swinhoe)反英述職。

1864

十一月英國駐台灣副領事館,從淡水遷至商業鼎盛的打狗,在「三葉號」上辦公半年。

1865

2月,史溫侯(Robert Swinhoe)升任領事,英國領事館由「三葉號」船上遷至今高雄鼓山區哨船頭山丘東側的二層樓民房。

1865

英商天利洋行建造台灣首棟洋樓(打狗英國領事館)完工。

1867

英國向天利洋行承租紅磚洋樓,設英國領事館,首任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

1879

哨船街通至英領館之步道建造完成,為當時領事專用通道。

1895

馬關條約,日本佔領台灣,開始殖民統治。

1909

日本要求各國領事館辦理移轉。

1910

英國關閉打狗領事館。

1931

日本台灣總督府,將領事館改為 海洋觀測所。

1941

二次世界大戰日軍為躲避美軍轟炸,以水泥漿塗裝全館外牆,始得保存建築主體。

1945

台灣光復,政府將領事館改為 氣象觀候所。

1977

賽洛瑪颱風重創領事館,上層形成斷垣殘壁,下層完整無缺。

1986

高雄市政府歷任市長王玉雲、蘇南成積極規劃,央請李乾朗教授主導修復本館,

作為高雄市史蹟文物陳列館。

1987

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訂名「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2004

高雄市第一個古蹟再利用,改名「打狗英國領事館」。

 

(參考資料:鼓山國小鄉土教材、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高雄的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