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港史館

 

        有些資料說高雄港港史館前身是海關辦事處,這是錯誤的,「高雄港港史館」興建於日治大正三年(1914年),為一棟早期巴洛克式的二層紅磚建築物。原來是日治時期「高雄港務局」的辦公處所,光復後仍沿用高雄港務局名稱迄今,所有高雄港務局的行政單位和海關的安全檢查隊都在這裡辦公,因為單位人員編制逐年增加辦公室不敷使用,於是整建位於哈瑪星第一船渠盡頭的港務局招待所,改建新辦公大樓,行政單位遷往後新辦公大樓,這棟紅樓因年久失修,部分結構略微傾頹,於民國83年(1994年)暫停使用,最後一個遷出的單位是安全檢查隊,並計畫予以拆除,但因為紅樓特殊歷史背景及文化價值,又正逢當時各地方政府積極保護歷史文物,為了緬懷先民篳路藍縷的精神,深植文化情懷及保存高雄港開發史實之物,便改為「高雄港文物資料館」。民國86年重新整修,歷經六年三個月,至民國9111月完工,並於當年1128日配合港務局週年局慶,正式對外開放,前任的黃局長正式命名為「高雄港港史館」。

 

        在中、日斷交時,政府為了要報復日本政府,曾以行政命令指示,只要臺灣當時所有日治時期的建築,但是帶有日本軍國或神道色彩主義的一律拆除,如果沒有,可以暫時使用,但不得修繕,因此臺灣本有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物被拆除一空。「高雄港港史館」和「高雄中學」都是日治時期模仿西方古典紅磚建築的紅樓。圓拱形的大門、白色的裝飾帶是其特色,然而港史館正面外牆兩側不但不對稱,連窗戶樣式也不同,四面外牆都不例外,各自表現差異,北面外牆更是白色壁面,且窗戶較少。走進館內,樓上、樓下、隔間的裝飾還是不對稱,圓形柱、方形柱皆有,連已經挑高的樓板都還留洞通風,整棟洋樓找不到一處是相互對稱,但是卻不會給人有不協調的感覺,在台灣是非常特殊及難得的建築物。整修前後外牆完全沒有改變,這是令人佩服的地方,港史館位於港邊經歷90年的歷史風吹日曬、戰火洗禮依然屹立不搖。內部的屋頂則需要補強才不會漏雨,原先靠南面的屋內有一個檜木製的木梯因年久失修,因為安全考量,整建後已經拆除;北面外牆沒有貼上紅磚,原本日治時期有考慮繼續延伸蓋過去,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切建設都停擺,目前是香蕉棚觀景台(三號碼頭),也是另一個開放的親水空間。目前陳列展示高雄港的歷史文物、模型。

 

  

 

 參考資料:高雄港港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