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號碼頭(香蕉棚)

 

        由七賢路走到底,過了「高雄港牌樓」後,二號碼頭(漁人碼頭)、三號碼頭(香蕉棚)就在盡頭。香蕉棚原本是出口香蕉的儲放倉庫,位於蓬萊港區,因應新時代休旅需求以及舊空間再利用的風潮,目前是一個親水景點,一樓販售咖啡,二樓是一個活動空間,是近距離觀賞高雄港以及輪船進出港口的絕佳場所。

 

 

 

        據《高雄港史》記載,由於先民受移墾的影響,生產主要以農產品為主,五十年代為臺灣賺取外匯最高的農產品是蔗糖,其中「香蕉」也佔了一席地位,曾經風光一時。臺灣香蕉可說完全由高雄港出口,當年高雄港香蕉出口碼頭並沒有任何特殊的設備,從各地青果運銷合作社運來之香蕉,在蓬萊商港區堆積滿地,無論碼頭前方岸肩、蓬萊路兩旁,均露天堆積,任由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很容易腐壞,影響外銷,故特在三號碼頭將原有小倉庫拆除後,新建香蕉棚一座,以利營運。經獲得美援貸款後,開始興建,新建之香蕉棚為兩層建築物,下層為鋼筋混擬土柱、樑及樓板,西北角設有電梯一處,上層為力霸鋼架、金屬網石綿瓦頂,並設有機械輸送設備及照明燈,碼頭活動平台等於民國5112月開工興建,至525月底完工啟用,使輸出的臺灣香蕉品質大大提升,所得也大幅提高,間接帶動小型工業、商業起落。

        後因臺灣香蕉生產激增,原香蕉棚已不敷堆放,54年於該香蕉棚後方三角空地再擴建雙層香蕉棚一幢,配合外銷香蕉儲放,即為現今之規模。高雄港的倉庫都是封閉式,獨獨只有香蕉倉庫屬特別採用開放式建築,是因香蕉從採收、運輸到裝船輸日,須經一段時日,香蕉必須通風儲放的原因。之後港務局又於港內31號碼頭興建香蕉冷凍庫一棟,致使香蕉作業也移至彼碼頭,原香蕉棚的功能因而大大降低,之後香蕉又改以貨櫃裝船運輸,使高雄港第三號碼頭香蕉棚已英雄無用武之地。

由於臺灣香蕉輸日盛況已趨沒落,香蕉棚已喪失原有功能,因其位置正好位於第一港口與第二港口直線交匯處,可眺望高雄港區船舶進出口的動態全貌,因此為配合市港合一之政策及適應高雄市民親水遊憩之需求,及將閒置之香蕉棚規劃為休閒遊憩區,並正式更名「觀海台」。

 

 

由香蕉棚 遠眺 蓬萊商港區 

 

參考資料:交通部高雄港務局、高雄市河川及下水道導覽手冊-水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