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港港埠建設2005年目標:

        完成開發大林商港區 (含其外側海域) 為台灣南部大宗散貨卸儲中心,提供散佈於緊臨市區人口密集處之港區內所有現存石化碼頭遷移使用,以維市民安全,並利舊港區之再開發,使高雄港能源、礦產、油料、石化原料集中卸儲,便於管理及緊急處理,滿足高雄港能源、礦產、油品、石化原料等大宗散貨卸儲需要。

 

. 完成外海貨櫃中心興建:

        滿足1997年起,高雄港貨櫃碼頭不足之需求壓力,因應貨櫃船舶大型化(7000TEL以上)及未來15000TEU之發展趨勢,及鞏固本港於世界海運中之海運及轉通地位。

 

 . 興建第2過港隧道(或跨港大橋):

        提供本港繼續開發旗津港埠設施所需之聯外道路系統,並滿足石化、危險品車輛之通行需要。

 

. 舊港區開發為親水遊憩商業使用區:

        商業使用開發鹽埕商港區、苓雅商港區、旗津台機船舶廠區轉型、蓬萊港區連同海關新濱營區等,開發為觀光遊憩商業區、展覽中心及觀光旅館、國際旅運中心、公司及藝文休閒商業。

 

. 完成港區聯外道路:

        興建高架道路直接串聯高雄港第1、2、3、5貨櫃中心、中島商港區及高速公路。

 

. 未來十年高雄港市鄰近地區發展計畫:

        進入21世紀,南台灣諸多建設加快開發腳步。而高雄港市鄰近地區的開發腳步,更為高雄港的發展增添無窮的潛力。

 

.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高雄倉儲轉運專區:

        主要機能為倉儲再出口,承接上、中、下游產業,提供企業多元化發展空間,提高國際競爭力,具有自由貿易區特色。

 

. 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發展計畫:

        分期開發,開發面積達587公頃,預定於2005年完成營運,目前正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及公告作業,主要機能為貨物組裝配銷、倉儲轉運、金融、保險、電訊、研發及文化休閒。

 

. 電子資料交換系統(EDI):

        目前已經在運作中,未來將更進一步擴充規模,主要是以高雄港為海運中心,高雄國際機場為空運中心,結合完善之鐵、公路及都會區道路交通運輸系統,配合電子資料交換系統通線傳遞,達到通關程序簡化、運送迅速、便捷的目的。

 

 

. 配合捷運工程進度:

        配合捷運局興建工程,提供捷運地下穿越港區三、四百公尺沿線土地。

 

十一. 高雄市都會區發展用地填海造路計畫(南星計畫):

        分三階段開發,建築面積共4.186公頃,第1階段填築面積1.010公頃,預計2008年完成,提供發展高科技產業及港埠關聯產業;第2階段填築面積1.491公頃,預定2010年完成,開發為南部國際機場。第3階段填築面積1.685公頃,預計2020年完成,作為航空關聯產業使用。

 

十二. 台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計畫:

         第1階段預定於2003年完成,第2階段預定於2009年完成,主要功能為提供高科技產業。

 

十三. 聯外道路擴建:

        為了避免貨櫃車在都會區跑來跑去,影響市容及空氣品質,港務局聯外道路港區貨車專用道路行走路線已經定案,將由2、3、5 貨櫃中心直接連到中山高速公路,目前正積極進行土地徵收工作。

 

十四. 交通部第二高速公路開闢計畫:

        興建中之第2高速公路起自基隆市,止於屏東縣林邊,主線全長 333 公里,各支線總長 68公里,除可與中山高速公路串聯外,並可利用其高雄支線、東西向快速道路高雄潮州線、臺17等道路直接與高雄都會區各道路系統聯繫,構成綿密的交通運輸網路,有利於港區貨物之聯外運送。其中,南部第2高速公路已通車。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http://kaohsiungwalking.kcg.gov.tw/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