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義雄  館長

 

    間:94118 上午
    點:高雄港港史館
參加人員:林義雄館長、李嘉璋先生、吳秀菊小姐、家蓉老師、佳勛老師、思吟、哲民、翊甄、鏡方、程皓、翊甄媽媽、思吟爸爸、哲民媽媽

紀    錄:思吟

討論主題:訪問高雄港港史館 林義雄館長 

 

        一月十八日參訪「高雄港港史館」時,第一次和林義雄館長見面,他是一個熱忱風趣的人,對高雄港過去的歷史沿革和目前高雄港的點點滴滴瞭若指掌,說起高雄港的歷史典故來如數家珍,談到高雄港的未來又是頭頭是道。他花了很多時間介紹高雄港和高雄港港史館,也接受我們的訪問,雖然很多台語我們不太聽的懂,但他說話時的肢體語言也幫忙我們了解很多他要傳達的訊息,最佩服的是整整兩個小時他都是站著接受我們的訪談,真是老當益壯! 

 

Q:是在什麼原因進入港務局服務?

A:我父親當年就是在高雄港碼頭工作,當年可以在高雄港工作是非常光榮的事。我是高雄縣鳳山人(赤山,目前改為文山),民國57年(1968年)進入高雄港務局秘書處工作,後來才來「高雄港港史館」。

 

 

Q:高雄港港史館的由來?

A:有些資料說高雄港港史館前身是海關辦事處,這是錯誤的,「高雄港港史館」興建於日治大正三年(1914年),為一棟早期巴洛克式的二層紅磚建築物。原來是日治時期「高雄港務局」的辦公處所,光復後仍沿用高雄港務局名稱迄今,所有高雄港務局的行政單位和海關的安全檢查隊都在這裡辦公,因為單位人員編制逐年增加辦公室不敷使用,於是整建位於哈瑪星第一船渠盡頭的港務局招待所,改建新辦公大樓,行政單位遷往後新辦公大樓,這棟紅樓因年久失修,部分結構略微傾頹,於民國83年(1994年)暫停使用,最後一個遷出的單位是安全檢查隊,並計畫予以拆除,但因為紅樓特殊歷史背景及文化價值,又正逢當時各地方政府積極保護歷史文物,為了緬懷先民篳路藍縷的精神,深植文化情懷及保存高雄港開發史實之物,便改為「高雄港文物資料館」。民國86年重新整修,歷經六年三個月,至民國91年11月完工,並於當年11月28日配合港務局週年局慶,正式對外開放,前任的黃局長正式命名為「高雄港港史館」。

「高雄港港史館」和「高雄中學」都是模仿西方古典紅磚建築的紅樓。整修前後外牆完全沒有改變,這是令人佩服的地方,港史館位於港邊經歷90年的歷史風吹日曬、戰火洗禮依然屹立不搖。內部的屋頂則需要補強才不會漏雨,原先靠南面的屋內有一個檜木製的木梯因年久失修,因為安全考量,整建後已經拆除;北面外牆沒有貼上紅磚,原本日治時期有考慮繼續延伸蓋過去,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切建設都停擺,目前是香蕉棚觀景台(三號碼頭),也是另一個開放的親水空間。

 

Q:締結姊妹港時,雙方會互換酒瓶,酒瓶裡面裝什麼?

A:這個問題非常好,酒瓶裡面裝的是當地港口的海水,可不是香檳。這是為了讓姊妹市可以分享對方港口的風味。 

 

Q:高雄港對高雄市的影響?

A:日治時期築港造陸,繁榮了哈瑪星,也奠定了高雄市的基礎。日治時期築港和光復後擴港建港,使高雄港躍居國際大港,提供廣大就業市場,高雄市引進大量移民,相關工商業興起和民生消費的增加,都使得高雄市變成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城市。中島的前鎮加工出口區不但吸引大量廠商進入,更使得後來台灣出現其他的加工出口區,當年上下班時將近60萬騎著腳踏車上下班的勞工,高雄市成為一個有名的勞工城市。十大建設時中鋼、中船、石化工業都設在港邊,又成就另一番高雄市的繁榮。高雄港過港隧道興建完成後,重新活化了中洲、旗津,也使得高雄市更完整、更漂亮。高雄港的發展史幾乎就是高雄市的發展史,有著一個自然天成的高雄港,是高雄市的福氣。

 

Q:張守真教授提到,高雄港是多功能的港口,但如何解決漁港與商港並存時,造成的港口污染?

A:高雄港有一個環保的單位,他的經驗和能力幾乎是全國第一,當年「阿瑪斯油輪」在墾丁外海擱淺時其他單位都無法處理時,就是高雄港的環保單位前往處理善後。他們有一套嚴謹的規範管理整個港區的環保,你只要看到海鷗光臨高雄港,你就知道高雄港有多乾淨。 

 

Q:高雄港過港隧道橫跨高雄港,大船經過會不會撞到?

A:不會的,14呎以上的大船一定要從第二港口入港,而且有「引水人」帶領。「引水人」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人員,他必須是甲級船長而且在高雄港進出三年以上,經過層層考試才能取得資格,雖然薪水很高但不分晝夜,只要有大船入港他們要頂著日曬雨淋、冒著生命危險,徒手攀爬繩梯登上大船帶領大船入港,所以不會撞到高雄港過港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