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金門古厝與裝飾藝術--走過金門歷史的迴廊

專題研究相關資訊:top

    1. 我們的網頁: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金門縣立金城國民中學的網址首頁     http://www.kcjh.km.edu.tw

    3.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2005年02月 28 日

    4. 學校:金城國民中學

     縣市:金門縣金城鎮民權路32號

    5. 指導老師:

        資料收集組:許績川、許維民

        網頁製作組:葉淑貞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有 七位國三的同學,分別是歐陽弘文、許中寰、羅昱承、張力揚、許育財、翁子淇、張世憲。

    7. 他們的年紀是:十四至十 五歲

    8. 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 葉淑貞: t106@mail.km.edu.tw    

                                                                  許維民 :t117@mail.km.edu.tw

                                                                  許績川: t125@mail.km.edu.tw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top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地方歷史古蹟

2.我們的地方建築特色說明: 

        金門島在地理位置上是廈門港灣外的小島,在這隻綠色蝴蝶的身軀上,從宋朝到民國、大大小小分布了一百 六、七十餘個村落,在這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島嶼,居民擇址在谷間坑溝,以「墩」、「岐」、「垵」為地名的村落;或是擇址在海邊或水邊地帶,以「頭」、「角」、「澳」、「嶼」、「港」、「溪」、「湖」為名的聚落;或是則址在荒埔聚居,以「埔」為地名的聚落,大致上,居民為求安居樂業,能與自然環境和諧並存,建築了堅硬的「石匣子」。 

         金門傳統古厝外觀上像是一個堅硬的「石匣子」,大量使用磚石材料,在匠師巧手慧思的安排下,緊密結合,牢不可破,予人一股穩固、厚重的感受。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金門的東北季風狂嘯,只有「石匣子」才能抵禦經年累月的侵蝕;再來金門自明清以來,一直遭受海盜、倭寇的騷擾,也使得居民必須營建一個較能保護自身及家人安身立命的「石匣子」因此,它的牆垛厚實,窗牖窄小,透過石條窗,由內可望外,而由外望內,則一片漆黑,具有極大的護衛功能。

         金門厝大都選擇在山坳谷間群聚林立,呈現集村的聚落景觀。它們沒有固定的排列秩序,厝的形制大小不一,隨著地形地勢,錯綜矗立, 流露著一份隨意的閒情。它們雖然各自獨立,但透過屋前宅後,穿梭如織的巷道,聯絡往來極其方便,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所以守望相助的功能也發揮得淋漓盡致,構成一個極富人情的社會。

        金門的古厝以「一顆印」式的三合院為基本的建築單元。因此, 金門厝大都是「一落兩櫸」、「一落四櫸」、「二落大厝」;若朝向縱深進展,就在「二落大厝」後再加建「一落兩櫸」,形成「三落大厝」;或是在「前落」前方加建一列廂房,中隔一埕與前落相望,稱為「迴向」;若朝向橫向擴展,大抵在原來的「大落」加建「護龍」或「陟歸」;或是擴大「大落」的規模,形成有六道牆路、五開間的「六路大厝」。

         此外,金門古厝中最叫人訝異的是「洋樓」,這些都是金門人旅居南洋的華僑,在事業有成,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建構,這些洋樓,不管是荷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它們與中國傳統式的建築,融合並肩在一塊地面,使得金門古厝有著多樣色彩,頗富異國風情,顯示出此地文化的包容性。

        金門閩南式古厝在空間佈置上講究以中軸線對襯,左尊右卑,前低後高的倫序原則,而在裝飾上,展現主人祈福避邪的心理需求,因此有甚多的吉祥圖案及辟邪圖騰裝飾在屋宇的顯眼位置,使得房子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安居空間,也是一種藝術美感的創作。

  

3.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老師常說:認識鄉土,研究鄉土,愛護鄉土,建設鄉土,是一種《生活化》及《本土化》的教育,這是尋找文化根源,也是為個人生活增加內涵,但我們對家鄉的認識卻一直是模糊的,因此我們選擇認識家鄉的傳統建築的學習之旅,在老師的帶領之下,踩著單車深入村莊去巡禮,進行了解古房子的型制、格局、裝飾、建材及與地理環境底關係。

        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金門島上一些傳統古房子正面臨被摧毀的命運,這些古建築,原本是這塊土地的居民,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但在現代化聲浪中,居民的價值觀念跟隨改變,傳統建築正逐漸解體,這是一件無奈又傷心的事。

        其實古厝之美,是大家都認同的,只是我們對它的認識不夠,或不知其珍貴而肆意破壞,因此我們師生希望透過這次網頁的製作,深入去了解金門傳統建築之美,並進而影響別人了解自己生長的環境,要從最親切的鄉土讀起,透過學習、得到了解、產生認同、學會關愛與尊重,擴大愛鄉情懷,進一步去熱愛國家。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大部分的網頁都在家裡使用電腦完成,有時也會使用到電腦教室及教務處的電腦 ,在我們學校所使用的是學術網路,中央處理器都是P3, 我們學校的網路是透過金門縣網中心,以T1專線連至對外網路,速度真的很快 ;但平常時間主要是回家使用自己的網路設備,用的是撥號網路連接到金門縣教育網路中心的,有的是使用中華電信ADSL, 如果我們在家裡做網頁的話會互相利用 電話或E-mail 聯絡

  

5.我們遭遇與克服的難題:

(1)技術障礙:我們師生是第一次接觸網界博覽會,在網頁的製作上,我們曾做過班級網,但技巧不是很成熟,因此有許多的時間是在錯誤中摸索學習,還好我們學校的資訊組長葉淑貞老師實力很強,她熱心的指導,我們才能順利完成網頁的製作。

(2)語言障礙:老一輩的人在講金門的傳統建築時,都會應用一些專門的閩南語彙,我們有時都不了解它的涵義,只好回家問家長和指導老師,又似懂非懂的。

(3)研究時間倉促:因為同學參加許多學校營隊的訓練,有的同學又有參加課後補習,大家都很忙,只能利用週六日及下午放學後的時間,去田野調查,要在最短的期限內完成我們的研究作品,實在不容易。

(4)設備問題:我們學校電腦教室設備是不錯,但一整天都有人在上課,只好利用午休時間到教務處的電腦去操作,這是我們最困擾的一點。

(5)經驗、觀念、團隊合作溝通:因為我們不是同一班的學生,大家的作息都不一樣,時間上比較難互相配合,至於團隊合作的精神,我們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6)研究過程困難:傳統建築一些專有名詞我們不是很清楚,一些裝飾的語彙都有很豐富的象徵意義,老師講解之後我們還要深入詢問或是查資料才了解,是真的有一點累。

(7)距離問題:我們的學校距離鄉村還好,騎腳踏車約20分鐘左右,在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們像是郊遊一樣,滿有趣的。

(8)人文關懷問題:認識鄉土從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小而大,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們從最親切熟悉的鄉土認識起,透過學習、得到了解、產生認同、學會關愛與尊重,才能擴大愛鄉情懷,進一步去熱愛國家。  

   

6.我們的研究心得箴言:

         所謂家鄉的水最甜,家鄉的土地最芬芳,x經過這次研究,我們對於家鄉的人、地、事、物,從心底激發一種特殊的情感,古房子很美。

         我們認為實施鄉土教育,是配合時代潮流,也就是落實「立足金門,放眼世界」的根本教育,我們要關心這塊土地及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我們認為人文關懷與素養是可經由參與來培養的。

        人與環境的相處是互相依賴,生命才會綿綿不絕,生生不息。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top

這一段解釋專題研究計畫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宗旨:

1.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鄉土教學是對本土文化的關懷與尊重,由於對自己生長的鄉土有嚴重的疏離感,因此我們經常會漠視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資產,我們不知如何關心自己的生長環境,於是失去了「 根」,產生了許多莫名所以的「鄉愁」,因此這次傳統古厝的研究,是一種現實化、生活化的教育,是一種尋﹁根﹂的教育活動。

我們覺得鄉土教學宜配合地方特色、課程需要,建立一間「鄉土藝術教室」,用以介紹、彙集、保存及維護傳統建築一些圖文資料。「鄉土藝術教室」內的軟硬體設備可規畫實物陳列區、幻燈片壁櫥、圖書陳列櫃、圖表、模型、視聽資料庫(含錄音、錄影)等。

    電腦是我們生活中的工具,在學校,我們有資訊教育課程,在活動中,我們利用學校所學的電腦及網路使用技巧,讓我們感受到電腦網路和我們的生活是如此貼近,尤其運用網路的便利,讓我們可以很快速的和其他人聯絡及得到我們想要的資料。

         在許多活動中,我們常以自己的專長和興趣來分工、互相合作,例如:在訪談時,我們會分為訪問組、記錄組及攝影組。這讓我們的工作進行得較有效率,也讓我們更能體會到我們是一個團隊。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聯絡用具》

電話

我們大部分都是利用電話來聯絡採訪者,或是老師與各隊員的聯絡,或是各個隊員間互通訊息。

E-mail

有時某些資料的輸入,我們就利用電子郵件來傳遞,省錢又便利快捷。

手機

有時隊員的連繫,可能會找不到人,這個時候手機就可以派上用場。

  《 採訪用具》

D V

遇到較重要的採訪,我們會跟老師借D V把所有的採訪過程全部錄下來。

數位相機

採訪時,我們一定帶數位相機,將重要鏡頭拍攝下來。

  《資料來源

書籍

我們有一部分的資料來源來自季刊、圖書資料。

報紙

在報章雜誌上,如金門日報上有很多的相關報導。

調採訪

採訪得來的資料才是完全屬於自己的,可以大量採用。

  《編輯器材》

電腦

用來處理與儲存資料,是完成我們網頁的重要工具。

掃描器

我們把以前所照的一些照片掃瞄到電腦裡。

印表機

有的時候老師會檢查我們的資料,我們就需要把資料列印出來,有時也要列印行程表、採訪稿、進度表。

  《使用軟體

Flash MX

通常都是用來做動畫的,我們動畫圖片也是用這個製作的。

PhotoImpact 10

是用來繪製版面的好軟體,用來處理照片或按鈕元件效果也不錯。

FrontPage XP

我們的網頁大部分都是用這個軟體來製作的。

Internet Explorer

我們使用Explorer瀏覽台灣網界博覽會首頁,並持續上傳工作進度報告。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利用E-mail來發言、經常上網去查看訊息。以及經常透過瀏覽網界博覽會的隊伍工作室來完成我們發言人的角色;

        我們利用線上的研究報告,透過我們研究的努力及信心,使大家也可以知道我們的研究專題和計劃。

        透過網路的網頁處理和e-mail來相互接觸,以及時常上網查看網界博覽會的相關資料。

        為了完成這個網頁,我們必須採訪到各村落實際採訪,通常我們都是透過親自拜訪,來得到相關資料,每當我們表明來意時,受訪者總是會給我們最熱烈的支持,而且他們也會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助我們,把我們所問的問題都詳盡的回答,真是感謝他們,而許維民主任親自為我們解說,使我們對家鄉的古厝有更深入的瞭解。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使我們更能進一步了解古厝的構造,讓我更喜歡金門!

         讓世界各地都可以知道金門古厝的奇妙,使得觀光客增加,將金門推向國際,讓金門在大家的心目中,不再是那麼小而且無趣的小島。

         我們必須了解金門建築的特色,也讓我們知道建築的種類:如一落二舉,山落大厝....等老師也會放幻燈片.讓我們更了解建築雕刻.繪畫的風彩。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地方上老一輩的長輩,透過他們親身的體會與經驗,當我們導遊,也會提供許多有關古厝的書籍,幫助我們解答不了解的問題。他們在我們到那裡田野調查時,協助我們,使我們可以有對象可以訪問,取得資料時更方便,使大家都能融入這次的網頁製作。 

  

6.發現、教訓、和驚奇!

(1) 發現:

透過這次教學活動我們發現這是親、師、生溝通的橋樑,到鄉下聽講古,讓我們小孩子的耳朵與嘴巴,能自由伸展、如此給我們一把鐮刀和一支釣竿,才能讓耳聰、目明及打開心窗。 

(2) 體認:

鄉土教育是自我認知以及鄉土情懷的培養,在考試升學導向的教育體制中,我們把鄉土帶入課程,是一種快樂的學習。

我們相信,唯有認識鄉土,才會產生愛護鄉土之情,才會陶冶我們的心情,充實我們的休閒生活。

(3) 驚奇:

這次研究學習讓我認識到有關古厝的種種,讓我們了解到金門早期建築的做法與建築師的鬼斧神工,了解到古時候金門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以前的金門人,克服環境的困難,出外奮鬥,有了成就回來蓋房子的傳奇故事,以前常接觸卻沒發現,現在真正感受到金門古厝之美了。

(4)得到的教訓:

老師在教導我們的時候,可能會有同學沒仔細聽,就會被說教一番。

我們應愛護每一棟古厝保留我們最純樸的建築風格,而不是因為現在新型的房子出現而遺忘了原始的鄉土風情,更不應該去破壞及丟垃圾。

一個團隊必須要分工合作,不可靠個人的力量,才會使整個團隊發揮到最大的功效!

  專題研究貢獻說明top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製作

學生

歐陽弘文

許中寰

羅昱承

張力揚

許育財

翁子淇

張世憲

1. 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2. 擬定訪問大綱
3. 訪談內容紀錄

4. 拍照與攝影

5. 填寫進度報告
6.
收集資料
7.
編輯書面資料

8. 製作網頁

50%

指導

教師

許維民

葉淑貞

許績川

1. 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2. 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3. 聯繫受訪對象
4.
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5. 研究方法及內容指導
6.
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7.
電腦技術與網頁製作輔導

8. 拍照與攝影

35%

受訪者

古厝屋主

1. 提供資料

2. 解說服務

15%

進入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