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外之民

外來生物危害深入探討實錄從紅魔鬼事件談起

 

這篇是程老師針對外來種危害的整理報導,小水蛙們覺得寫的很棒,想和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 ,希望有助於大家對「外來種生物」的瞭解!

 

                                                程嘉梧 撰寫 

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原因,首推人類破壞或改變大自然棲地與環境,第二是引進外來種,造成本土物種滅絕,因此本校進行溼地復育原生種為主要對象【至於布袋蓮在教材中常見為兼顧教學與生態,採限制其生長範圍】。

原生種的存在是歷經千百萬年演化的結果,在其自成一體的生態系內互相牽制,也彼此受惠,呈現穩定的狀態。但人類的介入,迅速粉碎平衡與和諧;外來生物空降在不該存在的環境,本地物種手足失措不知如何應對,還來不及因應(良性競爭性的演化需長時間),許多原生種就被一口吃掉,或逼上死路。以下報導外來種如何危害生態的密技:

 

密技大公開

危害舉例

牛蛙,這些外來種依恃的就是「大」,輕易的就可吞掉全池子其他種蝌蚪及本土樹蛙、赤蛙或澤蛙也是常見的事。

沒有天敵

亞洲錦蛙也是大傢伙,皮膚還會分泌毒液,長到6-7公分即沒有天敵,牠在高雄鳳山已有野生族群。

產卵多、適應力強

沒有天敵

福壽螺見綠就吃,易繁殖。每年農業損失60億,有害動物第一名,農委會每年編一億三千萬只能控制,卻無法根治。

極少患病、不挑食

觀賞魚血鸚鵡是紅魔鬼和紫紅火口的雜交產品,長到4公分以上,彷彿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極少患病,加上不挑食,而有「千年不死魚」之稱。

很早性成熟

巴西龜,兩歲就有繁衍能力;而本土陸龜必須到七、八歲才性成熟,所以巴西龜子孫數多擁有搶占空間和食物優勢的競爭力,原生龜根本沒得比。

可自體受精

一些外來魚類無須找到異性交配,這可完全突破到異地落地生根的問題。另外,本土種魚類多係卵生

變性

劍尾魚會變性;明明養的是雌魚,一到成魚階段,半數會將尾鰭拉長、體色轉為暗綠色變成雄魚,克服繁衍最關鍵的配對不易問題開始繁衍下一代。

胎生優勢

已經具有胎生優勢的多線南蜥,雖然在陸上生存,受驚時還可下水潛泳避敵,「兩棲」的能力讓避敵空間大增

避敵

沙氏變色蜥則兼具攀木蜥蜴的趾爪,和守宮腳趾末端膨大的皮褶,飛簷、走壁、上樹,全難不倒牠。

泰國鰻不只是水生,甚至是兩棲。兩年就可長到六十公分的泰國鰻,有上陸「走」十公尺到其他水域的紀錄,因為牠的鰓結構與一般魚類略有不同,有「閉氣」的功能。

不同種竟然可雜交

外來種侵台也打破早年生物學對於「種」的定義,過去不同種是無法交配繁衍下一代的,但是許多外來種打破這個定律。例如具群居、築巢、護幼等特性的泰國土虱,引進後已與本地土虱聯姻雜交;來自南美洲的孔雀魚,原本熬不過北部冬季,被人棄養後,在河川湖泊和大肚魚相遇、雜交,在台大生態池就可看到強化體質的後代快樂越冬,並可繼續繁衍下一代。這些事實,挑戰生物學,不同「種」無法交配、繁衍後代的概念

 

遺憾的是,這些外來種都是人們有意或無意(如火蟻)讓牠入侵的,尤其是家裡不想養的水族、兩棲或爬蟲類寵物,主人往往「慈悲」使牠回歸山野,棄置公園、綠地、河川、湖泊或水庫。包括幾乎遍布全台河川中下游的琵琶鼠、日月潭的紅腹食人魚、大型水庫裡的紅線鰻(魚虎)、木柵動物園每年總要收容三、五隻的美洲最大淡水龜鱷龜、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咬鴨子的眼鏡凱門鱷等,無一不是民眾的「愛心」傑作。

只要在購買寵物前、停養時謹慎一點,這些危害都可以避免。他說,以中國大陸北京為例,養一條狗必須付五千元人民幣註冊費,每年再繳兩千元人民幣維護費。相形之下,是不是我們養寵物的代價太低,反而讓全民共同負擔水族、流浪犬貓等外來種全台亂竄的巨大社會成本?

 

外來入侵種會破壞全球、區域及本土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永續利用,嚴重衝擊生態系所提供的貨財與服務,因此先進國家都把防治外來種危害和打擊恐怖主義看成同等重要。反觀國內,至今對入侵種處在資訊不足、知識不足與能力不足的困境。外來種的概念植基於「生物多樣性」保育,不只物種,還有遺傳與生態系層次的保育,這樣才能涵蓋地球上大約一百七十五萬個物種的永續,提供人類食物、燃料、藥物、能源、娛樂、觀光、科學與教育等,為地球 創造更多的製造業與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