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文化

更生醫院

大安醫院

  矗立在涼州街太平國小旁的一塊空地邊的高樓,如同台北市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廈一般,並不吸引人的目光!沒有特別的建築、沒有特別的名號,如果不是跟著莊永明老師,年輕的我們,很難得知,有關於這個屬於過去的輝煌歷史!   話說從前,大稻埕興盛的時候,大安醫院是社會運動者的大眾食堂和招待所,也是抗日先烈蔣渭水懸壺行醫的診所,因此出入這裡的人士,不乏是非武裝抗日的民族鬥士。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大安醫院了!因為大安醫院在民國23年(西元1934年)時,就改建成「義美食品」了。

蓬萊閣

沿著南京西路往東走不遠,來到了名聞遐邇的「台灣小吃世界─圓環」,而在法主公廟斜對面的幾家店面,有昔日淡水「石油大王」黃東茂獨資創建,且是日據時期台灣最豪華餐廳的「蓬萊閣」......

         

更生醫院

簡介

  矗立在涼州街太平國小旁的一塊空地邊的高樓,如同台北市許許多多的高樓大廈一般,並不吸引人的目光!沒有特別的建築、沒有特別的名號,如果不是跟著莊永明老師,年輕的我們,很難得知,有關於這個屬於過去的輝煌歷史!

  涼州街往東,在重慶北路口一棟新式建築,跟周圍的景物完全不相稱,這裡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更生院,但被拆掉,它─現在叫凱達格蘭學校,一棟屬於訓練政治、文化的機構。聽莊永明老師講解後,對於他的過去─更生醫院,不禁令我肅然起敬...。

  更生醫院的前身,是「稻江歌人醫師」林清月先生所創辦的台灣第一家私立綜合醫院,但是因為他的經營理念並沒有成功,因而舉債過多,產權最後被日本人「接收」。

  戰後,更生院被改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是反共情緒高漲時所設置的機構,當時有一句反共口號「一年準備、三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述說當時大家反共的決心

  解嚴後民國75年西元1986年,這座及具有歷史意義的紅樓建築原本預定為三級古蹟,並作為勒戒博物館,但是在是政府決定行動前,產權所有人第一銀行在一夕之間將更生醫院夷為平地,真是 非常可惜。

過去

  所謂更生,就是戒除鴉片愛好者的毒癮,讓吸毒者更生,而當時主持更生醫院的「醫局長」,是台灣第一位博士 ── 杜聰明。

  杜聰明從外國回到台灣以後,首先挑戰台灣當時嚴重的鴉片問題。他利用當時慈善家施乾所創辦的乞丐收容機構「愛愛寮」,做為鴉片戒斷的臨床實驗場所,綜合「斷禁法」和「徐徐漸減法」而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杜氏斷癮法」--注重患者精神之影響,逐量減少麻藥,並盡力治療癮者合併症。

  有了輝煌的成果以後,他就創立「鴉片除癮醫院更生院」,最後在更生院中開設看護婦(護士)講習會,創設產婆(助產士)講習所,並首創「禁藥尿檢法」。杜博士嚴厲執行毒癮戒斷中,顧全人道與科學雙管齊下,替鴉片戒斷在醫學上闖出天下。由於杜博士的學術地位受到肯定,台灣開始有能力訓練博士人才。

  在民國19年(西元1930年)年末,他開始研究蛇毒,首先於民國30年(西元1941年)提出一篇長達140頁的詳實論文「台灣毒蛇傷人之統計報告」,而後他的團隊發表了一系列的蛇毒藥理研究報告。民國29年(西元1940年)年末杜博士開始對中藥做深入的研究。

  

 

 

大安醫院

簡介

  話說從前,大稻埕興盛的時候,大安醫院是社會運動者的大眾食堂和招待所,也是抗日先烈蔣渭水懸壺行醫的診所,因此出入這裡的人士,不乏是非武裝抗日的民族鬥士。不過現在已經看不到大安醫院了!因為大安醫院在民國23年(西元1934年)時,就改建成「義美食品」了。

  大安醫院是蔣渭水先生所開設。蔣渭水出生於民國前20年,死於民國20年,民國前1年(西元1911年)17歲時進入宜蘭公學校(小學)就讀,只讀了3年就考進台北醫學校。民國4年(西元1915年)以總平均第二名的成績從學校畢業。民國5年(西元1916年)他在台北市大稻埕太平町開設「大安醫院」。

過去

大安醫院的創立人蔣渭水,設立醫院所得到的一切,完全奉獻出來從事台灣人的「民族自救運動」與「文化運動」。對台灣民族自決思想及反殖民地的台灣民族解放目標十分強烈,時常邀請聚集一些醫學專門學校及台北師範學校等校之學生到他的醫院討論有關台灣目前的殖民地受苦情形,以及為追求解放的進行方法。

蔣渭水史稱「台灣孫中山」;他在民國9年西元1920年創立「台灣文化協會」民國16年時西元1927年,創立「台灣民眾黨」,以口舌、紙筆、行動為台灣人爭權利

「大安醫院」的右邊,是「台灣民報」台北發行所,這份報紙是「台灣人的言論機關」、「台灣唯一的喉舌」,蔣渭水不僅是「主事」之中的一個,也是「主筆」之中的一個,不少的「社說」(社論),是由他執筆,對啟迪民智,貢獻匪淺。左邊則是蔣渭水開設的「文化書局」,銷售書籍以思想叢書為主要書籍,「孫文學說」自然也是陳列書籍。

「台灣民眾黨」,組織台灣工友會總聯盟等多項為台灣人無條件的獻出。在入獄後由熱心的民主運動者變成了一位革命鬥士。以「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口號來解除內部的紛爭,免得讓統治者漁翁得利。

 


 

蓬萊閣

簡介

沿著南京西路往東走不遠,來到了名聞遐邇的「台灣小吃世界─圓環」,而在法主公廟斜對面的幾家店面,有昔日淡水「石油大王」黃東茂獨資創建,且是日據時期台灣最豪華餐廳的「蓬萊閣」,當時有許許多多盛大的聚會、餐宴、典禮,都在這家當代大餐廳盛大隆重舉行。有領導抗日運動的林獻堂於民國17年西元1928年11月環遊世界歸來時,民眾即在蓬萊閣舉行盛大聚會,為林憲堂洗塵;另外還有台灣工友總聯盟的集會、星光戲劇研究會成立典禮,也都選擇在蓬萊閣舉行。想像當時自己身處其境,和大家一起歡呼、慶祝,共享各種歡樂,是多麼令人歡心。       

    過去

    蓬萊閣的經營權,後來頂讓給茶葉鉅子陳天來;戰後,陳家便售給徐外科,由餐廳便成醫院,不過還是被拆除重建,真是眼看「樓起樓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