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gif

        我敎球的方式,就是先告訴球員做這個動作的用意在哪裡,告訴他『為什麼』,用引導的方式來改變他的觀念和技巧;而不是以我個人的主觀意識去強制他依照我的方式去做的教學方法。蔣定謙教練原名為蔣坤珄,他曾是民國68年全國青棒選拔賽時的打擊王,當選19781979年中華青棒代表隊的國手,與目前誠泰隊總教練郭泰源及許正宗、黃武雄等投手搭配 ,獲得當年的世界冠軍。職棒元年至七年三商虎隊的當家捕手之一,憑藉著優異的打擊技巧,經常在球隊分數落後時,臨危受命,接受教練指派擔任代打,適時擊出安打,護送隊友回到本壘得分。今年他在學校極力邀請下加入棒球隊教練團。

蔣教練所使用的捕手手套

       父親是老國手蔣信雄,當年與全壘打王官大全齊名,出生於棒球世家,全身流著棒球的血液,從小就喜歡棒球。在公賣局上班的父親,不僅帶他去棒球場看棒球、玩棒球,自己還在台中忠孝國小(金龍少棒隊)當義務教練,受父親的觀念影響極深,從國小二年級便開始練球,就這樣與棒球結下不解之緣。在選手生涯中,覺得當捕手很有挑戰性,需領導投手與指揮全隊作戰。平常還要動腦筋蒐集敵隊的工作,例如要怎樣去配球才能讓對方的打擊受到壓制,這就包含除了要知道對方選手的攻擊能力以外,還需要了解自己球隊每一位投手擅長的球路,整個頭腦都是放在這上面,也覺得非常有挑戰性。

         退休擔任教練之後,認為在各階段中,青少棒時期的養成是最重要的,因為這關係到未來是否能繼續走棒球這條路。因此能不能打出好成績,就要靠這段時間做紮實的基礎功夫,所以要特別加強動作訓練。至於觀念的加強則是要慢慢來,因為國中階段,仍屬懵懵懂懂的時期,球員很難去了解我們講的內容,或要求做的動作是為什麼。常常需要經過我們自己親自做動作示範許多次,才稍微抓到一點皮毛,有時候一件事往往要換好幾種不同的說法,講到他可以接受了,做出來的動作,才會是教練真正所想要的。
        他擔任投手教練,安排訓練計畫時,重視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 他覺得每天以40球為單位,40、50、60、70、80然後到一個級數,大概是100球,再多就不適合了。高中階段是一種模擬進入大學或是成棒階段的超越,這時便要考慮球員是屬於那一種型態的投手,再來決定 訓練「量」的多少,不能夠全年365天都是相同的菜單。如果是平時的養成階段,投手正式練球之前,一定要先熱身,最少會丟五,六十個球,若再加上100個球固定的練習量,一整天的量就蠻多的,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對球員的將來造成傷害,
他特別提到「我們當教練的人,眼光一定要放得遠,才能培育出優秀的選手。 」假如遇到連續三天的比賽,投手一受傷,調度上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為了避免投手調度有問題,我們必須在每一階段作計劃性的測試練習,否則比賽的輸贏往往就決定在投手身上。比賽前先設定好讓哪幾個投手當先發,事先做好調配工作。例如先發預期要投三局的話,就必須要有兩個人預備,第一個上去,第二個屬於替換。看當天投手的狀況,也有投一個人次就下場、至於臨場狀況不好的時候,投手教練就要去跟投、捕手聊一聊,看情況再做決定了,因此何時更換投手的時機就非常重要。
       
捕手是教練和球員之間的轉播站,教練的戰術指令要經過捕手去傳達。捕手發現投手今天狀況 不好、配球方面都沒有辦法隨心所欲時,就表示投手有問題了。所以捕手的工作,要對全隊狀況都很了解,才能在球場上指揮作戰,還有對打擊者的習性也要很了解,才能做好配球的工作。所以當捕手的基本條件就是腦筋要靈活、反應要快才行。比賽態度球員表現失常時,我會用鼓勵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如果和平常的表現差很多,就表示精神不集中,就會用較嚴厲的口吻責備。要是技不如人的話,當然是回去再練囉!
        兩年前
到古巴參加體總的精英教練訓練時,我特別應證了當年父親在打擊方面的一些觀念。
父親的打擊方式跟別人不同,所以我的擊球觀念,師承父親,有時是別的教練無法認同的。在古巴, 我應證了他的觀念是對的,也就是打擊中百分之80至90是由上往下打的方式,很輕鬆的往外揚出水平面,很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也發現到為什麼古巴那麼強,因為他們將科學和運動結合起來。他們的博士幾乎都是 打棒球出身,只要有新的觀念,就會到各地去看,經過仔細的商討、練習找出最好的訓練方法。所以我看到好的新觀念,也會稍微作改變,不斷的吸收新的知識,一直充電,因為敎球不能說我叫你怎樣,你就怎樣,這種方式已經落伍了。現在有時候會在中和的棒球打擊場指導,非常歡迎有空時,大家一起來交換一些打擊的觀念。

用測速槍為投手做記錄

為小球迷簽名

指導投手投球(一)

指導投手投球(二)

指導打擊(一)

指導打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