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民於大溪地區,採取種植五穀、茶,並兼製樟腦,功績卓著,為大溪奠定了產業發達的基礎。其中樟樹的運用至今仍是大溪的主力產業。移民在伐樟鍊腦後,再將荒地墾成田園、種植經濟作物(茶、大靛),達成提高產業經濟價值的目的。臺灣樟樹廣泛之用途,引起台北外商紛紛到大溪設立分行,專營樟腦、茶葉、山產,再利用暢通的大漢溪出入客貨。

光緒中期,巡撫劉銘傳為撫番及發展樟腦事業,鼓勵民間投資經營,山地的開發,促成人口突然激增,市況繁榮為大溪的黃金時代。日本統治期間,隘勇警備線的挺進,輕便鐵路的興築,煤礦與林木的開採,更使大溪的經濟成長達於巔峰。桃園大圳及縱貫鐵、公路的設置,林本源商號的徙居板橋,對大溪帶來極大的影響,古鎮漸趨沒落,轉運站的功能日漸式微,只留下石材、豆干、木器歷久不衰,近年來成為恢復古鎮繁榮,極力推展老街再造與發展觀光運動的地方主要特色。

大溪豆干不只是一項人人追求的美食,更是帶動大溪經濟永續發展的拉力,遠古時的大溪是以茶行運輸為主要產業。但當時經濟蕭條,無法維生的居民只好以賣豆干做為副業,希望能賺取更多生活所需,豆干的故事,就從這說起。

原本大溪境內的豆干皆是外縣市進口,但居民因想做些小本生意,於是大溪本地人便有人自行從事豆腐、豆乾的生意。但品質卻不好,因此,在最初時,大家都還是向外鄉挑來的豆乾攤買。但在其中有一位老婆婆,曾經學過純正的做豆干技術,她的產品漸漸被鄉人接受,過了不久,外鄉的豆腐攤已在大溪絕跡。大溪豆干,從此就成了大溪的代言人。

遠近馳名的五香黑豆干,為大溪的觀光產業開啟一線生機,帶來了無可限量的人潮,讓大溪經濟發展持續直線上升。但在這之餘,也在大溪這人間淨土上造成了破壞,擁擠的人群堵塞的車潮也塞滿了市區街道,空氣的污染也漸漸使這翠綠的城市失去色彩,好在老街的古色古香依然留存,為這缺色的城市,持續補上新故事。

參考資料:歷史專題網頁  http://www.ndhu.edu.tw/~u9103024/histor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