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地質與土壤

 

金門的地質與土壤

   
為了瞭解金門植被、林木的生長環境及條件,茲就金門的地質與土壤兩方面分述如下: 

一、地質:
   
金門島內所見之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分佈甚廣,約佔總面積之半,為構成金門島之地基,而更新層分佈於中南部,花崗片麻岩為少數脈狀偉晶花崗石、煌斑岩及石英脈等所貫穿,將其詳析於下: 

花崗片麻岩是構成金門的基岩
金門造林前土壤嚴重沖蝕,寸草不生

     ()花崗片麻岩:花崗片麻岩是本島最古老的岩層,產生的時期為白聖紀,可分為黑雲母花崗片麻岩及角閃石黑雲母花崗片麻岩兩種,是構成金門島的地基。 其中以前者分佈尤為廣範,呈灰白色,且晶粒由中至粗,而粗粒者居多數,片理清晰,作東北西南或是東西之走向,其構成的礦物主要為石英、正長石、酸性斜長石、黑雲石、角閃石、及磁鐵礦等。風化進行甚烈,罕有呈新鮮面者,又崩解後經雨水沖刷,山頂常呈光禿現象。島上各地之花崗片麻岩,其離片理構造愈遠者,則片理構造逐漸呈消失之現象,此岩在島上的分佈情況除了為構成島之脊樑太武山,於東北部構成獅子、寨仔、虎螺、美人等山及包括官澳、西園之一部份的丘陵地。於東南部則構成自復國墩經溪邊、峰後、峰上至料羅鼻沿海起伏之丘陵之一部。於西南部見於水頭、大塔山、古崗、珠山等之一部。於小金門見於西南之沙溪,成北六十度東之走向,傾向北西三十度,再見於北之湖井頭,成東西走向作六十度向北之傾斜。

 

烈嶼黃厝斷崖,上為紅土層,下為磁土層
烈嶼黃厝斷崖,上為紅土層,下為磁土層

    ()更新層: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期。覆蓋於花崗岩之上者為更新世之沉積層,其形成的原因為花崗片麻岩之頂層經侵蝕達年老時,地層亦開始下降,河川所挾之泥沙及岩礫即行沉積於平緩之侵蝕面上,上面之沉積物受極度風化之作用,遂形成紅土,充填於三個花崗岩的低窪盆地中, 形成島上廣大的台地及丘陵。而其較完整的層序幾不可得,但從零碎露出岩層觀之,地層之造構如 (圖二)並分別敘述如下: 

    1、磁土層:灰白色、白色、或淺黃色,其質細緻而堅密,硬度約為三,擊碎之微粒呈殼狀斷口,其中間夾有白雲母碎屑或石英細粒,稜角顯明,然為暈不多,吸水力頗強,粘結力亦大,略有滑膩感,此即為本島著名之磁土礦產地。分佈於本島東南部之料羅至沙頭一帶海岸,又小金門之南塘及大山頂亦見出露。 

    2、砂礫層:含石英岩、砂岩、砂質頁岩等。礫石大者如豆,小者亦有。排列整齊,間隔成層,礫石多渾圓,少稜角,顯係經長期搬運所致。而組織疏鬆,內含有黑色礦物,成水平狀。分佈於島之南部,尚義附近。 

    3、玻璃沙層:分佈於本島東北部。山西村以北,為一片廣闊平原,表層為棕色或淺黃色,內含大粒之沙土層,呈水平狀,其下為白色之細粒沙層出露。 

    4、白砂岩層:成份為白色石英沙,粒之大小不等,其最大如豆。稜角多呈渾圓,內含黑色礦物,排列整齊,成水平狀,因受侵蝕作用多形成特殊地形,如南部地區之斷崖處,分佈於東南部東村、新塘一帶及南部沙頭一帶。 

    5、含鐵質結核層:裸露於新塘、料羅、白龍潭、新頭、尚義、岳飛崗、白乳山等處之地表,成長圓形或枝狀結核,表面有時光滑,顏色為赭紅或為黑紅色。

 

    6、礫石層:尚義斷崖處可見多處露頭,紅土礫石層內含有白色石英岩、及黑色石英岩、砂岩、礫岩等礫石。而卵石圓滑,顯然經過長距離的搬運。 

    7、玄武岩礫石層:礫石渾圓,深灰黑色,間有氣孔構造,孔內或充填淺黃色薄層次生礦物,組織緻密,含細粒橄欖石斑晶頗多。分佈於小金門南塘之大山頂,青歧之亂石山、西路之龍骨山、庵頂之麒麟山及西吳村後面山等地。 

    8、鋁土層:(第四紀後)於本島中西部之后盤山、雙乳山、乳山、榜林、埔後等低緩丘陵地帶,紅土層下出露鋁土層。因為表上受到侵蝕作用而呈零星散佈,顏色為黃褐色或紫色,部份有氣孔的構造,孔中則有淺黃色粉狀物。 

    9、紅土層:本層遍及全島,顏色可分為深紅、棕紅、淺紅等,地質疏鬆且內含石英礫長石等,又間雜礫石或鐵礦、鋁土等。

    ()侵入岩:分佈面積不廣,皆作脈狀侵入於花崗岩中,司分為偉晶花崗岩煌斑岩及石英脈三種,分述於下: 

金門造林前土壤嚴重沖蝕,寸草不生

九宮碼頭一帶的煌斑岩侵入脈地形

    1、偉晶花崗:其所含之礦物為白色正長石岩(風化後呈肉紅色)、白雲母黑雲母及半透明之、石英等。各礦物份量及結晶大小隨地而異,主要分佈於寨仔山、太武山、峰上、金龜山及小金門大山頂海邊等處。 

    2、煌斑岩:顏色為深灰或灰綠色,質緻密,合長石之細小斑晶,分佈於峰上海邊、小金門之大山頂海岸、羅厝以東碼頭附近、獅山以南公路邊等處。 

    3、石英脈:顏色潔白或稍呈黑色亦有之,成塊狀且無任何礦物伴生。見於太武山及寨仔山等處。

二、土壤:
   

金門造林前土壤嚴重沖蝕,寸草不生
金門造林前土壤嚴重沖蝕,寸草不生

      金門的土壤多為風化而成的紅土。由於山脈到海岸的距離太短,故而土壤大半為粗粒土,又因表層肥沃的土壤被風帶走,所以有機質的含量相當低。先就土壤質地的分析及化學性質的測定討論如下,並細述金門土壤之組成及其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土壤質地的分析:一般土壤質地分為下列五種等級

    1、粗質地:(含砂土及壤質砂)以砂為主,潮溼時易碎散,無黏滑感覺,極易耕作,但保水力與養份含量均低,一般作物生長欠佳,故土壤須予適當改良。 

    2、中粗質地:(包括砂質土壤)含有柑當的砂及少量的粉粒與黏粒,其中砂粒易於感覺,此類土壤甚易耕作,所含之水份及養份比粗質地多,在有灌溉設備與適當的管理下,可以供多數作物的耕作。 

    3中質地:(包括粉砂質壤土粉質壤土與粉質強,以含粉砂粒為主或是砂等量的砂粉粒與黏粒,此類土壤也易於耕作,並保持充份水份及適量的養份。適合大多數作物的栽培。 

    4、中細質地:(包括黏質壤土、砂質黏壤土、粉質黏壤?潮溼時黏滑",此類土壤在乾旱或過溼時耕作稍難,雖然保水力與養份含量較高,但卻無法普遍適應於各種作物的栽培。 

    5細質地:以黏粒為主,粉粒為副,砂質黏土、粉質黏土、及黏土,溼的時候非常黏滑,乾時則極硬,於田間呈龜裂現象,此類土壤之通氣排水均不良,耕作困難。

()化學性質的測定 

    1pH(酸鹼度)測定:我們可由樣土的酸鹼性的測量,來了解是否適於植物的生長及作為客土改良的參考。一般植物適於pH=6-7的上壤生長,較不適於pH=5以下及pH=8以上之土壤。 

    2、土壤有機質的測定:土壤所含之有機質,大部份是由動植物屍體腐化而成,故測定其腐質,即可測知有機質的含量。 

()金門土壤三類: 

    1、磚紅色粘質土:係更新期之沉積物,主要分佈在本島的西部,高坑、臺地、東南部及小金門之山丘,因地勢較高,覆蓋不良且經常強風侵蝕及雨水沖刷,已無表土存在。而土層深厚,構造密實,滲透性不良,土壤酸度在pH5左右。 

    2、黃棕色或黃灰色砂質土 :乃沖積或崩積之產物,本島東部,濱海四周及小金門平地或凹地都屬於此類土壤,而西部紅土台地經風砂堆積成大面積客土者亦可發現,pH值在4.62-8.4,保水力甚差。 

    3、陡坡岩石裸露地區:主要分佈在太武山及環海四周諸山,坡度大,山尖除岩石間隙有少許土壤岩石碎片外,皆成禿頭裸岩。 

    大致說來 ,質地屬粗質地之砂質土佔92.05%,為酸性土在6.5以下者佔85.76%,有機質含量極低,合量在1%以下者86.32%,甚為貧瘠,不良於耕稼。

 

    ()金門土壤詳析:
    
本縣的土壤可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代表,砂土沙層厚,保水、保肥力均差,多分布於東半島的鵲山、碧山、后壟到庵邊一帶,以及古歐海灘等地,而紅土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質極少,僅適合耐早的雜糧作物生長,如花生、高梁、甘薯等,多分佈於尚義、雙乳山到金城民眾公墓一帶,還有白龍溪、東店埔及西赤上埔等地,其它土質為數甚微,茲分述於
後: 

    1、土壤質地: 

(1)砂土:佔0.18%,分佈於蔡厝等地。

(2)壤質砂土:佔92.05%,分佈於金門大部份地區。

(3)壤土:佔1.35%,分佈於東沙、烈嶼等地。

(4)砂質壤土:佔2.36%,分佈於下莊、內洋等地。

(5)玢砂質壤土:佔1.11%,分佈於湖下。

(6)砂質黏壤土:佔2.79%,分佈於東州、青山坪、尚義、白龍溪等地區。

    2、土壤pH值:土壤之pH值小於5.6者佔42.36%5.6-6.5者佔43.40%,在6.6-7.3者佔9.73%7.4-8.0者佔3.75%,大於8.0者佔0.73%

   3、土壤反應:全縣土壤有85.76%以上屬於酸性土壤。強酸性土壤佔42.36%,中酸性土壤佔43.30%,中性土壤佔9.75%,鹼性土壤佔0.730%,末測土壤14.31%

   4、土壤有機質: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小於1%者佔86.32%,在1-2%者佔13.40%,大於2%則僅佔0.27%

   5 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縣平均稍高(每公頃超出115公斤以上)66.72%以上,可能由於地區氣候乾旱,雨量稀少,土壤磷肥流失較少之故,其中金城地區含有效磷稍高者(>1l5kg/HA)平均86%以上,金寧則有67%以上。

   6、土壤含有效鉀之量 :一般平均較低(461O5kg/HA)約佔全縣土地54%,除金城、烈嶼土壤含量較適宜外,金寧、金沙、金湖等地區均偏低,尤以金寧地區平均含量低者有77%以上。

    一般說來,本島除了有限可耕地屬壤土者外,廣大面積的海灘,裸露地區如昔果山及光禿之高山均為造林地 (圖三),經多年的調查勘察結果顯示,東半島屬於缺少保水保肥力的沙質土,而西半島為毫無表土之堅硬紅土層,為了適合此等土質植物的生長與樹種的選擇,經多年來不斷研究試驗,今日已獲得優良之成果,如吾人所目睹之海岸木麻黃防風林及雙乳山松類經濟林之輝煌成功!

金門的地理位置金門的氣候金門的地形金門的地質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