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宮 德義堂 在地仔台灣獅 社區居民
回網頁導覽

 

 德義堂萌芽期

 德義堂衰退期

德義堂復甦期

          德義堂的萌芽期:


  紅豆師照片

清朝末年時諸羅城出現了一個傳奇人物「紅豆師」-江海瑞。江海瑞生於嘉義縣「山仔頂村」(近幾年才劃分為嘉義市),他一生下時就滿臉通紅,大家都覺得這孩子異於常人,臉紅得像紅豆似的,就以「紅豆」命名。

他小的時候就力大無窮,單手可以舉起三百斤的東西,對打時可以「以一對十」。六歲時就拜師學習武術,十歲已經精通各家拳路,尤其「太祖拳」更是了得。

十三歲時獨力擊退「黑熊」,二十歲智擒山賊,並且上山下海教授武功,即英名遠播;在嘉義成為無人不知的「紅豆師」。

後來很多人開始向紅豆師拜師學藝,直到拜於門下的門生越來越多,即創立了武館,而後來為了弄獅更進而取了響亮的堂名「德義堂」。德義堂在鼎盛時期,拜師的門生有近上百人,那時侯的「德義堂」是由武術基礎中的擊鼓及練武開始練習,再慢慢教弄獅的舞步,而且每陣要有十八人,所以只要到了練習時間就可聽到鼓聲隆隆,就可看到人聲鼎沸。當時是民風純樸的農業社會所以每一個人都很團結。

TOP

 

          德義堂的衰退期:

但門生眾多的德義堂在紅豆師辭世後,大家缺乏向心力,而讓學習舞獅的人數開始減少,無法再如此興盛。

到了民國七十年代時,更因為台灣由農業社會形態轉變為工商業社會形態後,嘉義的人口逐漸趨向老化現象,使得村莊裹的年輕人口外移,大多往大都市發展或定居,再加上時代文化的變遷,習武風氣漸漸式微,讓在當時的德義堂更難有所成長,而近乎崩散。

TOP

          德義堂的復甦期:

一直到了民國八十年初,地方耆老「粉圓伯」江長坑(德義堂老團長),因為覺得短竹里社區的廟-「福山宮」,在廟會時總是沒有很熱鬧的感覺,於是開始號召「山仔頂」社區的眾鄉親開始習武,著手振興「德義堂」,而在當時大家都很高興能再看到崩散的德義堂重新出發。

在那時侯更因為福山宮供奉的神明-玄天上帝(帝爺公)很靈驗,所以嘉義最有名的武術師父-黃德明師父,非常熱心地前來指導鄉親們舞獅。(他曾擔任過西螺七坎及楊麗花歌仔戲武術指導,人稱「獅頭斌」)

剛開始黃師父先以花拳「弄獅」起頭,然後再教「請金」「掃金」「三點金」,他在那時就告誡習武的人說:「練獅頭很辛苦,要有心裡準備。」因為真的很辛苦,而且曾學過的人又因為久未練習而顯得生疏,再加上中途又有人退出,所以在民國84年的第一次組團練習時,沒有成功而宣告失敗。

然後到了民國87年第二次練習時,大家再度召集組團,並再次請到獅頭斌師父來指導,在他任職的三年多裡,不管假日、颳風、下雨、或是颱風天的時候從末缺席,每天都會到此傳授獅藝。終於靠著眾志成城而練成,那時侯的練習過程,大家每天都從晚上八點練到凌晨一、二點,就這樣不間斷地持續練習了一年多,其間還因為鼓聲驚動居民被提報噪音,連警察都來關切,還登上了報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