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取地下水與地層下陷示意圖


塭豐村位置圖(圖片翻拍自"地圖王"一書)


塭豐村的魚塭


塭豐堤岸分隔著海與地


陷落的古老廢棄民房


墊高地基的樓房


訪談村民時,昭揚的父親幫忙翻譯台語


訪問塭子國小的小朋友


訪問屏東縣政府漁業課


每星期四早自修時間固定集會討論


一起討論研究


北勢寮海水供應系統前的合影


地層下陷不會只出現在溫豐村
環境議題是隨處可見的
所有的人都要盡己之力維護這塊土地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責任!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
 

地方環境議題
 

我們的「地方社區」:
 

  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縣市,有著廣大、肥沃的平原及綿長的海岸線。自民國六十三年起,淡鹹混養漁業掀起了一波熱潮,而其淡水資源大多來自於地下水,由於過量的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以林邊、佳冬與枋寮地區最為嚴重。

  佳冬鄉位處屏東縣平原南方,西南面臨廣闊的台灣海峽。而塭豐村即是位於佳冬鄉靠台灣海峽的地區,林邊溪出海口左岸 。

  塭豐村原來為開庄時的一口魚塭,名為塭仔。由於有相當特殊的地理環境並且西邊面臨台灣海峽,有很長的海岸線,因此村民大部份以捕魚及養殖業為生,本地區也是台灣省少量的養殖專業區之一,也因為大量抽取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頗為嚴重,如今成為觀光奇景與教學地點,進而成為塭豐村的特色。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位於屏東縣佳冬鄉的塭豐村,是一個很典型的地層下陷村莊。村民多以養殖為業,淡水養殖為他們帶來財富,卻也帶來災難。長年以來超抽地下水供魚塭使用,造成地層持續嚴重下陷到低於海平面 3.22 公尺,並導致海水滲入使地下水鹽化。

  透過本專題,我們將研究以下各點:

(1)

了解塭豐村歷史背景、產業特色、地層分布、景觀特色與養殖發展。

(2)

探討地層下陷的原因與造成的影響。

(3)

從相關的數據、河面與地面比較、堤防魚塭及民房的加高及水質鹽化等方面,找尋塭豐村地層下陷的證據。

(4)

與政府單位、學術單位及當地居民訪談,來了解政府的政策、學術上的做法、居民的生活態度與對策。

(5)

了解世界各國對地層下陷的相關做法,是否有值得學習之處。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的網路環境,對外是以一條10M光纖網路連接至中華電信;對內則是以區域網路連接校內兩百多部電腦,提供我們頗為便捷的資料傳輸。至於隊員家中則以 ADSL 或是 56K 數據機撥接上網。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1.語言障礙
  我們這一群E世代的小孩平常在學校講的都是國語,對台語都是一知半解。但塭豐村的居民大多是講臺語的居多,去訪問時若沒有老師陪同,根本無法達成任務。最後,我們只好請一些會說台語的家長陪同,協助我們問問題,我們也將訪問內容錄音,回家再慢慢聽,慢慢翻譯。當然我們也積極練習我們的語言能力,希望能夠克服這個障礙。

2.羞澀怕生
  我們幾乎都是第一次參與這種類型的研究訪談活動,偏偏大家又都會怕生,遇到訪談時,雖然對訪問內容大家都事先有所準備,並且經過沙盤演練,但是真正碰到人訪談時卻幾乎羞澀慌張的不知如何開口,一開始時都不敢主動問問題。因此,訪問時都必須由老師先幫我們開個頭,我們才敢繼續問下去。但是經過幾次的磨練,大家的膽量也越來越好,訪談也逐漸進入狀況。

3.時間配置
  因為必須多次從高雄到屏東塭豐進行實查研究,而且還要到一些單位進行相關的訪談,例如到台南採訪地層下陷防治服務團、屏科大訪問丁澈士教授、屏東縣政府的訪談等等,所以時間的配置成為我們的大問題之一。從高雄到屏東也有一小段距離,尤其我們成員共有九人,每次出門,時間上與車輛上的安排都必須事先規劃。
  如果是塭豐地區的訪查,我們都是利用假日時間前往,但是如果有特定的訪談人物則必須配合受訪者的時間,因此有時就必須用到上課時間,為了不耽誤課程,大家只好採取輪流制,但如果真的調不出時間的話,只好一直延期,直到找到共同合適時段為止。
  此外,我們的隊員大部分都不是同一個班級的同學,而且還跨一、二年級,平常在學校時的共同討論研究時間也較難以配合,只好利用早自修不升旗時段集合。

4.尋找地點
  我們的成員之中並沒有屏東地區的人,所以實地訪查時,如何找到想要探查的正確地點就成為一個難題。尋找觀察地點與訪談人物真的都很不容易,必須看著地圖慢慢找路,其中也曾經走錯了不少路,但經過一番努力,最後終究都還是能找到目的地。只是為了避免耽誤時間,我們後來都會盡量提早出發上路,同時事先積極把路名與地標記起來,以免又迷路。

5.資料整理
  關於地層下陷的問題,雖然有不少資料可以搜尋參考,但是這些資料大部分卻都是比較偏向學術性的,像我們這種年紀的孩子有些內容根本無法全盤理解,我們只好利用出外訪談時,請專家向我們講解一些專有名詞或比較難理解的概念。
  此外,如何將找到的眾多資料或訪談內容彙集整理成文章,當然也是一個大問題了。這個步驟真的花費頗長的時間,因為一大堆資料的確讓人會暈頭轉向,不知從何下手,要如何遣詞用句,用最淺白易懂的文字表達內容,只好大家一起慢慢琢磨了。
 

心得箴言: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責任!」這是做完專題網頁之後的最大感觸。

  之前聽到「地層下陷」,總以為那不過就是因為養殖而超抽地下水,然後引發海水倒灌,造成土壤鹽化。但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我們才真正了解到地層下陷的問題不是那麼簡單。事實上,工業用水、盜採砂石、河道開墾都是劊子手,甚至於我們每天每人浪費水資源,也都是地層下陷的幫兇。因此,我們認為世界上的每個人,對周遭環境都要有關懷之心,地層下陷不會只出現在溫豐村,環境議題是隨處可見的。

  我們希望透過我們的專題網頁,讓地層下陷的防治觀念傳遞給更多人了解,以達到教育宣傳的目的。同時透過網頁,也希望能讓居民了解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與用心,更期盼在政府單位有心經營下,地層下陷得以緩和,再創養殖業的第二春,締造環保與經濟雙贏的前景。記住,所有的人都要盡己之力維護這塊土地,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