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大會網址) |
|
2.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和美國中) |
|
3.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
|
4.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 |
民國九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
5. 學校縣市 |
彰化縣和美國中 |
6. 指導老師 |
簡新哲、謝佳耘、李怡楨 |
7.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畫 |
8人 |
8. 他們的年紀 |
13-14歲 |
9.
專題研究計畫連絡Email信箱 |
|
|
 |
晴天娃娃工作團隊所有成員合影 |
|
|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
第一類∼地方人物 |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
我們專題研究的社區是彰化縣和美鎮,和美鎮原名「卡里善」,本為山胞「平埔番」巴布薩(BABRZA)族語,意指熱與冷交界地,氣候溫和清美之境。至民國九年十月一日成立「和美庄」,始定今名為和美。本鎮從先人開發至今,已有三百年之久﹝自西元1665年起﹞,歷代祖先在這塊土地上灑下汗水,讓今日的和美成為彰化縣的經濟重鎮,紡織、雨傘、食品均曾馳譽海內外。呂權恩先生就在這樸實的農村長大,他愛鄉土的情懷,從研究和美氣象的熱誠,就可以一窺究竟。
|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
從呂權恩先生的研究歷程中,我們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呂先生對氣象的濃厚興趣,尤其是他堅定不移的精神與不求回報的付出,更讓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他也有編有關氣象教材,具有教育國中小生的理念,就是希望能將這些知識與技能推廣下去,儘管受到環境的影響,以至於有些研究受到中斷,但是他的研究除了是他自己的興趣外,更進一步為附近的民眾服務,包含颱風預報及氣候變化等,而為了將呂權恩先生的研究歷程推廣出去,並期許能爭取到地方相關單位的支援,讓這類的研究能繼續下去,因此我們特地製作此網頁,表達對呂先生的尊敬及獻上最衷心的祝福。
|
4.我們的網路環境: |
由於考量學生家中上網條件不一,需要耗時的網路編輯作業我們均讓學生盡量使用學校資源:
(1).平時上傳進度報告:
本校教務處電腦、網路ADSL設備,作業系統windows XP。
(2).簡報與資料蒐集報告:
本校閱覽室與討論區之網路ADSL設備,單槍投影機、筆記型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XP。
(3).網頁編輯及圖檔整理:本校電腦教室一:四十台學生用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98。
其他課後意見交流及個分配人工作部份(如逐自稿、圖檔整理、心得報告)則以怡楨老師之信箱為收件中心,讓學生在家將每次分工完成之進度使用電子郵件上傳至信箱,整理後於開會時做討論與分享。
|
5.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我們網路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
專訪流程:
(1).透過電子郵件方式嘗試與呂權恩先生取得聯繫方式。
(2).以電話溝通方式告知我們之研究活動計畫,初步了解呂權恩先生之工作與生活近況,了解是否有意願方便我們打擾、採訪。
(3).獲得呂先生同意後,繼續以電話方式進行採訪時間確認。
(4).進行第一次實地訪談:學生參觀並了解各種儀器之使用過程、採訪並紀錄呂先生少年時對氣象產生興趣的心路歷程。
(5).討論與資料彙整,討論網頁架構。
(6).以電話方式將彙整之初步結果與未足或疑慮部分告知呂權恩先生,並協商第二次採訪時間。
(7).進行第二次實地訪談,進行了解現在呂先生的研究情形與困難,討論銀星氣象站所面臨的危機與展望。
(8).著手製作網頁,修正資料。
期望以這次網路博覽會之展出機會,使銀星氣象站的困境讓更多人看到,讓有能力的人能幫忙呂先生繼續圓這個夢想!
|
6.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
呂權恩先生的研究主要以和美為主,將資料彙整並傳送至氣象局,然而呂權恩先生是誰?即使我們就讀於和美國中的師生們,一開始也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然而藉由這次本專題的研究計畫,希望可以讓這位默默付出的背後英雄更加發光發亮,並與全校的師生們分享他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能讓全台灣的人民可以感受到呂先生堅持自己理想並將其回饋於社會的偉大胸襟。
一般人或許都以為研究氣象很悶很無聊,但氣候的觀察是瞬息萬變,或許這一刻是晴朗的,誰知道下一刻會不會突然傾盆大雨?因此更加具有挑戰性,難怪呂先生會樂此不疲。
雖只有國中畢業,但呂先生卻能靠著自己摸索,能實地去觀察,一路走來都快要三十個年頭了!從這次專題計畫,希望能使學生找尋並堅持自己的理想,並知道對社會的回饋,不僅僅只是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身體力行,最後希望透過網路的傳播,能讓呂先生得到更多的資助,並讓對自然科學有興趣的人們可以因此得到啟發,堅持自己的理想並利用機會回饋大眾,讓呂先生的精神及成果得以分享給更多人!
|
7.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
我們的網頁資料來源:
文字資料:實地專訪實錄內容加以彙整,並取得受訪者的同意發佈之。
圖片來源::(1).我們自行拍攝之,並請受訪人同意我們使用於網頁中。
(2).呂先生所著《台灣的天氣》所附之圖片,並取得作者(受訪者)之同意。
|
8.我們所克服的難題: |
(1).時間上的困難:
一開始受訪者的工作時間不穩定,常需要加班,時間上很難安排實際訪談。
如何克服:盡量配合呂先生的工作時間,保持每個禮拜的電話聯絡,呂先生一有休假時間,即盡量爭取訪談機會。
(2).學生的電腦程度差異:本組成員有一、二年級學生,電腦能力(打字速度、文字編排、網頁概念與製作技巧)有些微差別。
如何克服:指導教師針對程度較差的學生於課餘時間做個別指導,並於工作分配時注意其能力差異。
(3).訪談紀錄的困難:採訪時手寫紀錄太慢,有時會有資料遺漏。
如何克服:用錄音筆作數位錄音,以作為彙整時的資料輔助。
|
9.發現.教訓和驚奇: |
原來氣象的觀察是需要持續不斷的,而颱風的動向即使是小小的偏移也會對整個環境有不一樣的影響,即使當颱風已經快進入台灣,也會受到與地面摩擦產生偏轉,但冷氣團卻因為涵蓋的範圍較大,會比較容易預測,除此之外,全世界的氣象是不分國界的,唯有匯集愈多的資料才更有可能做出精確的氣象預報。
在我們的訪談過程中,無意間發現幾本很有趣的筆記本,原來那是呂權恩先生在小時候對天氣變化的紀錄表格,包含哪些日子是晴天,而哪些日子是雨天等,還有當時他計畫在未來所設計的各項氣象儀器配置圖,並取名為”銀星氣象站”。這是因為他認為氣象觀察是持續不停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綻放出銀色的星光,是不是很有趣呀!而由此可知呂先生從小就堅定自己的理想,一步一腳印的去實現,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接受氣象瞬息萬變的挑戰,這些歷程充滿了快樂與驚奇。
|
10.心得箴言
 |
我一開始知道要做網博,讓我大吃一驚,不知道是誰推薦我去的..但是在這幾次的開會當中..讓我覺得:作網博可以得到課外的知識..還有如何經營團隊生活,要做好要大家一起努力呦!
|
|
很高興加入這個網博的活動,我覺得做這個好處是,可以帶來一些知識以及認識一些人、事、物。雖然在採訪的過程中,多少會有一些緊張感,不過終究還是讓我們給採訪完了,很高興參與這次的活動,也感謝這次活動的帶隊老師&同學們。 |
耕莘 |
曉芸 |
|
此趟去訪問氣象先生,也使我學到了許多有關氣象、颱風的知識。也學到如何製作網頁的技巧,而且又認識了很多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新朋友和年輕的指導老師群,真是受益良多!希望這個網頁你會喜歡! |
|
參加網博真的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以前不知道、也不明白的氣象知識!也讓我認識了,原來在我們和美小鎮上,有著這麼一位特別又執著的人物。 |
珊伶 |
養政 |
 |
其實我當初會參加是因為施養政叫我跟他參加,所以我才參加的。後來我覺得參加這個活動得到許多天氣的知識,也學習到許多網頁技巧。 |
|
我們去呂權恩家訪問他時最有樂趣,我們一大早就去學校等老師,再來我跟簡新哲老師坐一台摩托車到他家,他搬了一大堆儀器給我們看,還拿出一堆的資料講解給我們聽,讓我對氣象更有深入的了解,原來自然界的天氣多麼深奧! |
柏和 |
偉翔 |
 |
我很開心能參加網博,因為我很喜歡電腦方面的東西,也因此多知道了一些之前完全都不懂的氣象知識@@。參與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上次去氣象先生他家,他拿出儀器給我門看,也非常仔細的講解,讓我們了解如何使用那些儀器。 |
|
勝鴻 |
|
藉由這一次的網界博覽會,我們拜訪鎮銀星氣象站的主人翁—呂權恩先生,訪問中呂先生對氣象的熱愛與執著,深深感動著我們全組人員,但現實的殘酷,呂先生本身只是個上班族,目前面臨經費嚴重短缺,許多儀器已經呈現不能使用的狀態,但他卻仍堅持自己的夢想,繼續研究他最喜愛的氣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印證了一句話「人因夢想而偉大」。 |
|
藉由這次的專題研究計畫,身為指導老師,常常需要指導學生並且分配學生的工作,這當中有許多樂趣,更重要的是訪談呂權恩先生,不僅讓學生們知道做什麼事都是一?一腳印,也讓我們老師群知道社會上有許多人正默默的付出,或許這並不是氣象先生當初主要的動機,但後來能將其擴大為社會大眾服務,這種胸懷是我們小組內每位都深受感動的!除此之外,在這過程中,也能很深刻的體會到,人勇於追求自己的理想是非常快樂的!即使當中有許多困難,但卻能一一將其克服,我相信他的人生一定都是既豐富又美麗的一頁。 |
怡楨老師 |
新哲老師 |
|
第一次帶著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每一個過程都充滿了挑戰,看著熱騰騰出爐的專題網頁,內心中真是滿滿感動。謝謝學校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和資源,也感動所有組員與新哲老師、怡?老師的熱切參與,使所有工作都能順利推展、流暢進行。呂權恩先生對於自己理想的堅持,是我們該學習的好對象,希望透過這個網頁,能讓更多人認識和美的銀星氣象站,也能給這位堅持自我的氣象先生多一些鼓勵的掌聲 |
|
佳耘老師 |
|
|
|
1.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與活動 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與課程需求? |
我們以九年一貫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主軸,以社會領域的氣候學單元為輔,設計一連串的課程輔助教材,將呂權恩先生的氣候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 |
2.你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 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
使用科技 |
使用內容 |
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 |
學生蒐集資料,報告基本氣象知識與認識簡單儀器。 |
網際網路 |
搜尋相關資料、以電子郵件與受訪者聯繫 |
電話 |
多次利用電話進行聯絡及訪談 |
書籍、電視報導 |
參閱呂先生著作《台灣的天氣》、參考TVBS專題報導 |
錄音機、錄音筆 |
記錄下完整訪談內容 |
數位相機 |
影像記錄 |
學校電腦教室 |
教導網頁編排技巧、製作網頁 |
隨身碟 |
儲存大量資料及圖片 |
掃描器 |
掃描相關圖檔 |
電腦軟體 |
Photoshop cs、Flash mx、Word、Corel draw12、Cute ftp 、Dreamweaver
mx |
|
|
|
「屋頂上的氣象先生」貢獻度 |
參與人員 |
工作事項 |
百分比 |
學生 |
一、決定採訪對象
二、訂定訪問大綱
三、資料收集
四、紀錄、整理訪談內容
五、拍照、錄音
六、填寫進度報告
七、參與網頁製作 |
50% |
指導教師 |
一、召開小組會議、分配每週工作
二、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三、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四、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五、網頁技術指導
六、擬定專訪對象及行程 |
30% |
呂權恩先生 |
一、受訪對象
二、提供網頁資料
三、計畫諮詢 |
15% |
學校教師 |
協助網頁製作諮詢 |
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