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早的-枝仔冰】

 

為了讓您更加了解「台灣最早的枝仔冰-枝仔冰城」,我們用心製作此單元

期盼讓您更加了解「枝仔冰城」的創立歷史,經營過程

這故事的背後也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發、鼓勵,以及一份追求理想的堅持

 

枝仔冰城的故事

 


 

在沒冰箱、冷氣、冰品的年代十八歲的鄭城為了想多賺點錢

自行研究出製造冰棒的方法並以此統領了「枝仔冰王國」

故事的開始-點水成冰

 

  六十七年前日據時代的台灣。位於南台灣「蕉城」的旗山首度出現叫做「枝仔冰」的冰品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鄭城「發明」了枝仔冰從此這種冰品與該鎮的另一特產香蕉齊名鄭城也被鄉親取了綽號叫「枝仔冰城」。

 

  事實上,六十年前的台灣,在日帝統治下雖有一定程度的軍經建設,但論及產業,可能仍以糖業為大宗。出身貧寒的鄭城,三歲喪父,十三歲獨立生活,年少時頭戴斗笠在旗山鎮上沿街叫賣炒熟的花生,收入不多。為了想多賺點錢,他試著走賣糖水這一途。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學來的秘方,居然 在十八歲那年自行研究出製造冰棒的方法。

 

  鄭城所賣的枝仔冰,在當時既無冰箱、冷氣,又無多樣的產品情況下,枝仔冰城風行鄉里是可以想見的。他每天騎著腳踏車在山城街上叫賣,由於枝仔冰口味好,日漸受大眾歡迎,聲名打開後,他想到一人賣冰,不如眾人賣冰,於是在旗山鬧市的中山路開起冰店,兼作冰棒批發商,從此寫下了一頁鄉土企業史。

 


 

老一輩台灣人的勤勞與執著

 

  光復初期鄭城的枝仔冰事業,是最為鼎盛時期,每天早上,在「天未光,狗未吠」的時刻,由四方八達騎著腳踏車,前來批購的小販百餘人,在店前等候排隊,站滿了中華街道路的一大半,一百多輛腳踏車在「枝仔冰城」的店外亭仔腳一字排開,車頭向內,車尾向外,熱鬧非凡,冰販爭先恐後,忙著批發冰棒,鄭城動用了全家大小,攜手合作為冰販服務,隨後紛紛向各自賣冰的地頭前進,邊騎邊搖著小銅鈴,叮噹、叮噹,口中吆喝:「枝仔冰喔!枝仔冰涼喔!……」此情此景,如今已難想像。

 

        如以鄭城的冰品行銷範圍計算,以旗山為中心呈放射狀,東到美濃六龜,西在阿蓮、關廟,北到杉林、甲仙,南至里港、九如,有時遠達楠梓、屏東。腳踏車一日踩上三十公里路程,在今天柏油路面並沒什麼,早年交通不便,皆是碎石路,路面顛簸不平,在艷陽下趕路,辛苦自不在話下,這也是一大早就得趕著出門,批冰趕巿的主因。今天更有人以上述領域稱之為名副其實的「枝仔冰城」,都認為鄭城以冰棒統領了「枝仔冰王國」。


  提到鄭城製冰的工作,卻是非常辛苦,鄭城一家人半夜就要結冰,一大早四五點,天末亮、雞末啼就得起床趕製冰,否則來不及應市,鄭城賣冰歷經數十寒暑,看天氣憑直覺即能判斷枝仔冰要生產多少,不會失誤,即使颱風天也照常生產少量營業,老一輩台灣人的勤勞執著,鄭城堪稱是縮影。

 


 

台灣的第一枝冰棒

 

        鄭城小時候是帶著斗笠沿街叫賣炒熱花生的,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研究出一個製造冰棒的方法,就是在兩個大小不同的冰櫃中,冰箱中間加入木屑隔熱,在小冰箱放入很多長長的鋁管,管內加入冰棒所需的原料,中間再插入竹木枝,管外灑滿了碎冰塊,並加入少許的水,再灑上鹽,過幾分鐘後就結冰了 !( 就是利用 冰:食鹽= 3:1的物理原理所製成 )再把鋁管取出,放在水裡浸一浸 ,使冰棒和鋁管分離枝仔冰就完成了。

 

「枝仔冰城」-佚聞趣事

 

  有一段趣聞說到,鄭城初行銷旗山各地時,從冰櫃中取出會冒煙的冰棒,沒有吃過的原住民以為是熱氣,怕燙嘴而頻頻用囗吹氣冷卻,惹得旗山街上的小孩大笑不已,現旗山老人亭裡的老人談起此事,還覺得頗有趣昵 !


  旗山人至今仍斷言,「鄭城靠那囗古井發跡的。」大家繪形繪聲,言之鑿鑿,更增添一層神秘色彩,他們斬釘截鐵說,若不是那囗古井水質絕無法做出如此好吃的冰品來,是與不是,就讓諸君去猜吧!

 

早年的「枝仔冰城」,當時其產量之高,遍及高屏三縣市

以及白手起家,開創了南台灣冰品王國的鄭城相片

圖片來源:枝仔冰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