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跟著我們的腳步讓我們以圖片帶領大家一覽愛河的蛻變~~
  西元1908年開始的打狗港築港工程,這項工程在日治時代使打狗港之吞吐量急數增加,港區人口也級數成長,而在1920年重新調整台灣行政區域時,設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高雄」(Takao)的日音與打狗音甚相近,從此打狗變更名為「高雄」。


愛河舊畔樣貌()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圖片編碼:cca100062-hp-kh2003_008_155_0003ss-0001


愛河舊畔樣貌()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圖片編碼:
cca100062-hp-ph004_003ss-0001 

       

          在1912年第二期逐港工程首先將愛河另一出河道「後壁港」填起,另掘一人工渠道替代,極盡天之「大溝頂」。而後段身愛河河道,並以之填築鹽埕,規劃為新市鎮,是愛河第一次面貌的大改變。其他的重要著眼點在於愛河如何更改連結的運輸功能,愛河由舟楫隻功能轉變為高雄港工業,運輸原料的重要功能。因高雄港之開發,高雄躍身為現代之工業化之城市,稱此河川為高雄川或高雄運河,因此造就鹽埕區日漸繁榮,成為政經重要之區域。


位於高雄縣仁武鄉八卦寮的愛河源頭灌溉渠道

資料來源:
http://61.218.131.35/ks/exhibit/loveriver/m03.htm

早期運河情景

資料來源:
http://61.218.131.35/ks/exhibit/loveriver/m04.htm

    

          先赴後實施緊急戡亂戒嚴令,高雄港,收山軍區戒嚴區,是您能嬉遊的只有愛河,愛河函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日治時期有的統一的名字,稱之打狗川、高雄川,「愛河」在民國37年出現時,不是這條河流的新名稱,原是由新人呂筆命名的遊船所。民國38年的殉情事件,記者搞不清名稱情況下,倒是讓這條城市河流深烙人心而名聞遐邇,也因而引起轟動,愛河名字深烙人心,因而取代高雄川(高雄運河)之名。直到450年代,工廠林立,上游波塘甚多,可作為貯木池,且藉由愛河運輸甚為便利,工廠廢水直接排放愛河,以及家庭廢水的排放,成為愛河污染嚴重原因,因人口急速增加而污水下水道施工不到6%(民國8年以前)且愛河下游之鹽區,前金及支流2號運河沿岸,均為人口稠密區域。家庭廢水排入愛河,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六十年代高雄愛河上原木託運情景猶然可見以及人口茂密情形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圖片編碼:
cca100062-hp-ph010_013i-0001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圖片編碼:
cca100062-hp-kh2003_003_077_0004t-0001 

 

  早期的愛河非常髒亂,從民國六十年起,整治愛河成為歷任市長的重要施政之一。在「治本」方面,採取污水下水道工程 ── 採雨、污水分流,興建污水下水道系統,收集污水加以處理後放流中洲外海澄清。並在民國七十年完成旗津區中洲污水處理廠的完工啟用。在「治標」方面,針對愛河現存河內之污泥、污水、惡臭,配合污水道計劃,研究愛河本身承受水體之涵容能力,低流量時本身仍能維持自淨作用,達到恢復水產用水與遊樂用水之水質目標。

 



資料來源http://61.218.131.35/ks/exhibit/loveriver/m05.htm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
http://61.218.131.35/ks/exhibit/loveriver/m051.htm

  

  愛河河川整治以污染節流下水道工程之施工(愛河下水道工程全長1100KM目前已完成70%~80%),在發揮了實際效用後,從80年代河水水質改善,以及五年來河岸工程景觀改善,朝向親水空間規劃。而愛河沿岸藝術文化機構,從下游算起之電影圖書館、歷史博物館、駁二藝術特區、美術館、客家文物館等,更說明高雄人對愛河能建構出藝術文化特質的藝術流域有所期待。這麼美麗的一條河,帶給了我們方便,在他重新獲得生命後,是否該珍惜、愛護呢?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更要讓後代子孫們看見、了解,以及認識先民智慧的結晶,你們說是不是呢?
 


現今愛河沿岸
 

 


中正橋兩旁之觀景台

愛河畔旁
 
資料來源:http://61.218.131.35/ks/exhibit/loveriver/m07.htm

 

         因為愛河的整治成功,鹽埕區也迅速發展,商業人口顯著增加,使愛河成為高雄著名的地標。

 

 

資料參考位置: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http://w4.kcg.gov.tw/~khchsmus/index_01.htm

串門出版社

http://www.trongman.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