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相關資訊 | 研究計畫總覽 | 研究計畫要素 | 研究貢獻表格 | 專題作品網頁 |
連結至本隊參賽作品的網址首頁: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5/cnescnes/index.htm
連結至本校的網址首頁:http://www.cnes.tnc.edu.tw/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94年2月20日
學校名稱:台南縣崎內國民小學
縣市所在:台南縣白河鎮
指導老師:陳麒盟、馮依萍、陳君豪老師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3位國小五年級學生、5位國小六年級學生
他們的年紀是:11~12歲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 changehowok@yahoo.com.tw
* 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地方音樂藝術
*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在九點四一平方公里的崎內綠野中,我們以對「鄉土」的尊敬與探索的心情,除四處向地方耆老請益之外,更借助李榮添老師的文史探索長才,建構與解析崎內鄉土本質。在此一社區資源調查活動中,喜悲參雜五味俱融,我們看到了前人的篳路襤縷,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口的老化與外流問題接踵而至,由於豐富的地形與自然人文,造就其他社區難以比擬的多元化歷史、地理、自然、藝術與語言特色,衍生了特殊的產業文化與生活模組,「白河陶坊」擁有幅員近一甲土地,工作室的負責人藝術家林文嶽老師,基於使命感留在白河從事創作,其作品所描繪的蓮花栩栩如生,更富涵一份愛鄉愛土的情感。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白河陶坊裡的裝潢很古樸,不時可以聽到流水聲,相當愜意,在這裡可以自己彩繪蓮衣、也可以玩陶,享受創作的樂趣,也可以停下腳步聽聽白河人文講古或參加人文史詩白河雅集活動,感受一下藝術的氣息。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本校現有電腦教室一間,各班級教室與專科教室皆有網路線,備有資訊推車一台供教學使用,辦公室設有行政電腦。而在資訊相關設備部分,現有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單槍投影機等,本校已有台灣學術網路一條以光纖方式到校,可供師生快速上網。
*我們克服的難題:
時間的障礙
由於我們的組員居住的較遠,再加上有人都有課後學習,除了正常上課時間之外,我們要一起集合工作實在不太容易,幸好在老師的協調和指導下,我們的進度才能如期完成。
設備的障礙
我們學校是所規模很小的偏遠小學,資訊設備比較不像大學校充足,幸好最近由學校的努力,爭取到資訊學校,順利添購數位攝影機和較高級的數位相機,總算最後都還是圓滿達成任務。
距離的障礙
由於本校位處偏遠地區,一部分的組員住在較遠的鎮中心部份,除正常上課時間外,要一起討論工作真的很不容易,父母也忙於工作,幸好有年輕熱心的老師專車接送,克服了這個難題。
*心得箴言:
荷花是白河的特色,崎內是我們的故鄉,有一位熱心在這裡創作的林文嶽老師,實在令我們感動,在這個人數越來越少的社區,有這一門藝術,我們要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社區成為一個有特色、小而美的地方。
* 本隊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台灣網界博覽會」的目標與宗旨:
*本隊的專題研究計劃如何與學校、學區或全國課程指導綱相結合
相關學習領域
|
學習領域與研究過程的結合
|
學校本位課程 |
配合學校本位課程,利用每週三下午時間至白河陶坊進行荷染學習活動。 |
語文學習領域 |
從訪問的過程中,訓練思考問題的邏輯和說話的技巧;並從心得紀錄的寫作中,精進統整及修辭的能力。 |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
了解植物染的原理;從染布的過程中,了解老祖先如何利用天然的資源來美化生活,減少人工合成物的污染。 |
社會學習領域 |
參與地方藝術的推動,學習社區文化的推動,以及與我們生活的相關性。關心不同階層、不同族群的生活及文化,進而培養出關懷人群的精神,以及欣賞各種文化的胸懷及能力。 |
藝術與人文領域 |
從攝影、欣賞及實作過程中,體會藝術如何豐富精神生活,以及發現創作的樂趣和意義。 |
綜合活動 |
參與團體活動,學習如何在團體中生活;從訪問的過程中,學習應有的禮貌及態度。 |
* 我們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設 備
|
用 途
|
種 類
|
網際網路 | 搜尋相關資料及傳送檔案資料 | ADSL。搜尋引擎:Google、Yahoo!奇摩 |
電腦 | 處理專題研究相關資料 | 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 |
電腦軟體 | 製作專題網頁及相關文件和影像處理 | Windows 98、XP、Adobe photoshop 6.0、MS
Word、FrontPage2000、Ulead Gif Animater5、 Ulead photoimpact、Namo Web5.5 |
數位相機 | 拍攝數位照片 | Sony |
隨身碟及CF卡 | 存取電腦文件及數位照片 | |
印表機 | 資料列印 | |
室內電話、行動電話 | 與訪問對象溝通連繫 |
*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一開始藉由五年級王同學的母親剛好是白河陶坊的工作者之一,而白河陶坊的主人林文嶽先生也曾是學校的家長會長,與學校的互動一直很良好,而之前學校也曾做過一部鄉土資料,種種的資源讓我們有不少的題材發揮,而配合本學年度發展學校特色的本位課程,剛好有荷染課程可以相結合,這些資源讓我們有了很多的基本參考資料。
接下來就是人物專訪的部分,我們每週三的下午都會安排至陶坊,由趙銘信老師親自教導小朋友如何利用植物染布,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小組的成員就能在第一時間進行學習、訪問並提出問題,而林文嶽老師就由老師接洽後安排時間讓我們做了訪談,之後有問題就經由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
在學習與拜訪的過程中,我們拉近了學校和地方社區的距離,將我們的教室由學校搬出來,到了社區,也讓我們對地方更認識,也很高興能認識地方上的藝術家。這次專題研究中,我們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幫助,除了感到人情溫暖之外,也真心希望我們的網站也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資訊和連結,讓地方上的藝術更加發揚光大。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1)崎內社區充滿人文藝術氣息,有書法家陳世憲先生,有陶藝畫家林文嶽先生,其工作坊平日皆吸引不少參觀人潮,如何薪火相傳並與宏大,有計畫的培養後起藝術人才或仿傚外國藝術村模式,把崎內營造成崎內藝術村,將可使崎內之發展另闢一片天。
(2)在這一次專題研究的進行製作過程中,讓其內社區感受到崎內國小和組員的活力與熱情,更加深的地方與學校互動的關係。
*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感謝林文嶽老師、趙銘信老師(白河陶坊)提供的資料及照片,以及讓我們拍攝作品。在學生人物照片部份,已尋求家長同意公佈使用。並在此感謝授權者的幫忙,因為有你們,才能讓我們的專題內容更加豐富。
* 發現、教訓與驚奇
崎內國小得組員們生平第一次參加網界博覽會,四處認識不同的人,欣賞許許多多不同的作品,整個專題研究當中,我們不僅學習團隊合作、運用電腦科技、與人接觸的訪問技巧之外,我們最大的收穫應該是從林文嶽先生的故事和作品中,所得到的對人生的啟發,和對藝術的更深入認識。
參 與 人 員
|
工 作 事 項
|
百 分 比
|
學生
|
01.採訪受訪對象或相關人士 02.攝影 03.訪談心得 04.實作與體驗 05.擬定訪問大綱 06.填寫書面進度報告 07.收集相關資料 08.紀錄研究過程 09.簡易影像處理 10.聯絡訪談對象 |
40%
|
指導教師
|
01.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02. 召開工作小組會議 03.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04.專題網頁製作與美工設計 05.電腦技術輔導 06.聯繫訪問對象 07.紀錄訪問過程 08編輯書面資料 09.填寫進度報告 10.資料整理指導 |
40%
|
家長
|
01.提供資料 02.計畫諮詢 03.染布教學 04.參與訪談活動 |
15%
|
白河陶坊 |
01.提供植物染學習場所。 02.提供相關研究資料。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