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文史工作者
當地住民

  林世澤先生 陳儀章先生 楊海塗先生        
               
箭頭 楊海塗先生簡介 美化用圖示-灰色右半圓
 
  1. 觀音山農業旅遊協會會長
  2. 凌雲寺主任委員
  3. 碧瑤山莊老闆
 
 

箭頭 11/18訪談內容 美化用圖示-灰色右半圓
 
我們到碧瑤山莊訪問楊先生
從下午訪問到晚上

  凌雲路的開通應該是在1920年吧,石觀音是在大正十五年設的,大正十五年是民國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926 年。我爸說那時候就有路,因此路比石觀音早,所以應該是1920年。這個可以問一下陳儀章或是查五股誌,看看凌雲路是什麼時候開通的。所以從這裡接之後, 經過田埔巷後的登山口,一直上去最後到開山院,這一段路應該都沒有問題,開山院裡面的石觀音是32跟33番,然後凌雲禪寺最後一尊是28番,所以29、30、 31有三尊不見,老一輩的是說當初在擺的時候,可能這三尊擺到硬漢嶺的登山口去了。

  田埔巷當初是公車總站,那邊有一尊,那個公車總站的名字叫「楓腳(閩南語)」,因為那邊有一棵大楓樹,那一尊在樹下。如果照這樣推算,18、19在田埔巷過去那一個登山口的上面,那麼以前這個公車總站楓樹下的這一尊就應該是第17尊。再下去你可以去中直路口轉彎左側那一家問,然後再下去一點,右側有一大片房子,那個也可以問,然後再下去左邊靠近橋頭邊有一家雜貨店,老夫妻都已經七、八十歲了,那兩個多少會知道。而24番以後都亂了,可以去問凌雲禪寺的總幹事─義仔,可以知道位置在哪裡或哪裡有。

  第五番的石觀音已經不見了,不過你們可以在凌雲禪寺的大殿內看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她是用玻璃纖維作的,在民國72年就是他們所謂的百年請謝東閔來開光點眼。

 

 

回上方

 

箭頭 2/27訪談內容 美化用圖示-灰色右半圓
 

訪問楊海塗先生94年2月27日星期日

楊:胡焯猷的資料如果可以找的到的話,可以探究一下凌雲寺的所屬的地,是不是都由胡焯猷所捐獻,五股志裡提到胡焯猷獻觀音山山林與凌雲寺,胡林隆號本就是觀音山下的大地主,範圍究竟有多大,並不確定。所以觀音山、凌雲寺的開發是蠻值得探討的。

另外關於凌雲寺、凌雲禪寺的問題,我們一直在考究,到底凌雲禪寺蓋的時候,凌雲寺在不在,根據老一輩的說法是在。

問:凌雲寺目前的樣子,是在凌雲禪寺之後才蓋的?

楊:沒錯,不過之前的舊殿,在現在公車總站停車場的下面,後來往上蓋了,所以目前來說,凌雲寺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謝建賢建的,還好是因為有石碑,他的墳墓也在這裡,不然凌雲寺的年代這麼久了,他創建時沒多久就倒了,那一年倒的不知道。後來就把主祀神寄放在西雲寺,直到1815年重建,1816年才把主祀神迎回來,所以中間那一段時間都是空白的。

第二階段是楊梅在1815重建後,也曾經翻修,後來在清末(約1895年)劉銘傳撫台時將凌雲寺燒毀。

第三階段是林知義在1927年又重建,1933年完成,所以從日據前一直到1927年,廟在哪裡?不知道。

問:楞嚴閣是覺淨在大正十五年建的,但那時覺淨已經擔任西雲寺的住持,那楞嚴閣是以凌雲禪寺的名義還是西雲寺的名義蓋?

楊:有耆老說開山院、楞嚴閣其實都不是凌雲禪寺蓋的,是某某人捐蓋的,後來凌雲禪寺接收,再立他們的碑。

但一般來說,腹地就在凌雲禪寺旁,所以應該是凌雲禪寺蓋的。

問:那時西雲寺應該是附屬在凌雲禪寺之下的。

楊:凌雲禪寺是日據時期的四大佛教勝地之一,本圓的弟子覺淨後來又擔任西雲寺的住持,所以西雲寺在當時是附屬在凌雲禪寺之下的。

本圓有兩個弟子,一個是覺淨,是比較有記載的。另一個據說在獅頭山,我曾經去過,問當地人有那一座廟的歷史超過百年,結果每一座廟的歷史都超過,所以也不知道是那一間。

你們資料中有關凌雲寺的部份,如果是參考我們的網站做的,那就有錯誤了。

問:你們的網站上寫著凌雲寺的馬背一邊是水行、一邊是土行,兩邊不對稱是一大建築特色,可是我們看了很久,也沒看到土行的馬背。

楊:就是這裡錯了,左護龍前面的馬背應該是火行,後面是水行,是前後不對稱,不是左右不對稱。

問:會不會是以前舊建築的右護龍有土行馬背呢?

楊:不是,現在右護龍是新建的,樣子很醜,沒有什麼參考價值。

問:一般來說,廟宇的建築都是左右、前後對稱的嗎?

楊:對,後來我們進一步去探討,一般蓋廟時,它都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蓋,北屬水、南屬火、東屬木、西屬金、中則屬土。

問:凌雲寺前馬背是屬火,那它就是面向南方囉!

楊:其實我們會寫凌雲寺建築的一大特色是馬背不對稱,是依照五股原鄉寫的,現在看起來,其實它是很自然的配置,北方是水、南方是火,它是照五行去排的。也有一種說法是看住持、建廟人的生辰八字。

問:石觀音是日本各佛寺捐贈的嗎?

楊:也不一定,在石觀音的底座,刻有發願捐刻的日本人姓名,所以應該是日本信眾捐的。

問:這樣的信仰巡禮為什麼都沒有在史書,如五股志,在裡面記載?

楊:的確都沒有,這是一個蠻值得探討的問題,在基隆靈泉寺也有這樣的石觀音,也是西國這一區的。

問:開山院在大正十四年建置,石佛古道的紀念碑立於大正十五年,當時覺淨大師在西雲寺當住持,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開山院已經蓋好,而覺淨又在西雲寺,於是設立一條朝聖路線從西雲寺到開山院。

另外會不會也因為當時來的日僧是從日本關西地區來的。

楊:可能是有關係,因為當時凌雲禪寺加入臨濟宗,丸井圭次郎也是臨濟宗的,當時日本在台有兩大宗派,一個是曹洞宗,一個是臨濟宗。當時靈泉寺加入曹洞宗,所以凌雲禪寺這裡自然而然就加入臨濟宗

問:有沒有可能臨濟宗大部分是分布在關西一帶?

楊:有可能是跟丸井圭次郎他們有關係,還有長谷慈圓也是。假設他們倆人之ㄧ有一個是從關西地區來的,那就可能是這個原因,不過很奇怪的是,靈泉寺是屬於曹洞宗的,可是它的石觀音卻也是西國的。

問:凌雲寺在翻修重建時,右側護龍有照原來的模樣去修嗎?為什麼跟左側護龍不同?

楊:凌雲寺在我小時後,大概十歲左右,常在那裡玩,那時就已經都荒廢了,沒有屋頂。

問:如果以前是左右護龍一樣的,為什麼不照著還在的左護龍來修建呢?

楊:現在凌雲寺整個在翻修,正殿中間有一些木雕,目前所有的屋頂都蛀掉了,要換新,只有保留正殿中間窗花那裡。

那個部份當初李乾朗教授一直在說這個要保留,現在是有保留,本來是希望不要重新粉刷,洗一洗就好,志工也覺得應該保留原樣,別人來參觀時,才有東西介紹給別人知道。

現在我有點擋不住了,現在所有的都是新的,屋頂要做很多的吊筒、裝飾,統統是新的,以前兩側是祖師公,中間是主神、土地公,現在兩邊都要作神龕,還有一個問題是全部都要換新,保留中間這個舊的。可是老一輩的說,這全部都是新的,新舊有那幾個人看的懂,意思是舊的可以保留,但是要重新彩繪,但是統統變成新的後,就沒什麼意思了。

一間廟究竟能保存到什麼程度,跟當初大家有沒有這種觀念有關,我們是有這個概念,可是不知道要怎麼去說服他們。他們甚至認為幾十年後,一樣會變成古蹟。中間部分如果原樣保留下來的話,我們導覽時也可以解說比較新舊的不同。

當時藝術學院的學生來看這個大門時,都說這是大師畫的,我才知道,大師已經過世了,但是他們都主張不要拆掉。目前正殿在整修,弄好後,就是換左護龍了,到時會變成什麼樣不知道。

 

楊:謝建賢創建凌雲寺,後來楊梅重建,碑文上寫楊梅訓導,訓導是清朝的一個官名,跟教育有關。楊梅是退休的,所以上面寫原任訓導,楊梅其實跟我們家是有關的,我們這邊幾乎都姓楊,包括主委。

林知義是在1926年才重蓋凌雲寺的,但他參與凌雲禪寺是在1909年,且是林知義同意將凌雲寺後方三百步外的土地捐給凌雲禪寺建寺的。所以假設蓋凌雲禪寺時,凌雲寺不在,但照道理說林知義是管理人才有權力捐地,因此凌雲寺是應該在的。

林知義是凌雲寺最早的管理人,再來是陳養源、陳盛藩、許桃杭、李水木、楊土城,因後來管理章程都不見了,凌雲寺就形同私廟。正式開始籌備時,楊福來、高福到都在籌備期,正式第一屆主任委員是黃上銘,目前第二屆是楊尊德,以前是財團法人,現在是管理委員會。

 
 
箭頭 談到觀音山宗教史 美化用圖示-灰色右半圓
 

  日據時代台灣有所謂的四大佛教勝地,也可以說是四大門派,然後有三大宗師,四大門派也就是四座廟,從北就是靈泉寺、凌雲禪寺、苗栗的法雲寺,再來就是高雄大岡山超峰寺。

  當初凌雲禪寺跟日本政府的關係,日本統治時宗教也跟著過來,日本的宗派至少有七、八種,最大的就是曹洞宗和臨濟宗,當初基隆的靈泉寺是加入曹洞宗。凌雲禪寺真正發揚光大是第二代住持本圓,靈泉寺的住持叫善慧,事實上他們兩人都是基隆人。說 到這裡就很有趣,本圓跟善慧他們當初都是在奠濟宮後面的清寧宮修行,後來遇到兩位大陸來的法師弘法,受到他們的影響前後到大陸。本圓先去一去就是九年,善 慧比較晚去但兩年就回來,當初日本人把廟、學校拿來當軍營放彈藥,後來就炸掉了,善慧回來後發現廟不見了,於是募集資金重新建廟。當本圓回來後,善慧已在 基隆打下一片天,而且跟日本政府關係良好,因此本圓沒有空間。剛好凌雲禪寺的寶海法師身體不好,知道本圓回來了便請他來,後來凌雲禪寺加入臨濟宗與善慧的 曹洞宗一較高下。

  以現在正式的資料來看,凌雲禪寺是在1909年創建,也就是民國前二年,但是凌雲禪寺在民國72年辦百年紀念,他們認為是在民國前29年(西元1882年)建立的。而凌雲寺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創建,至今已經有二百六十六年,創 建後不久就遭到焚毀,到1752年西雲寺創建的時候,我們把主神寄放在西雲寺直到1815年凌雲寺重建。清末時因土匪橫亂,劉銘傳派兵圍剿又燒毀,第三階 段的重建是在1926年。如果照記載,凌雲禪寺是在1909年蓋的,而凌雲寺是在1926年第三階段重蓋至1933年才蓋好,就是現在這一座,那就表 示凌雲禪寺在蓋的時候凌雲寺不在,可是老一輩的說凌雲寺有在呀!

  假設凌雲寺不在就會比較通,因為凌雲寺從創建到目前為止,它都是比較屬於道教的系統。現在所看到的所有的地以前都是凌雲寺的,當初寶海法師來的時候只是搭一個草寮,後來想蓋大一點的時候剛好遇到大稻埕富商劉金波喪父,於是寶海法師邀約蓋廟並供養其父,據資料來說當時凌雲禪寺要蓋,所以凌雲寺的管理人林知義就把凌雲寺後面三百步的地給寶海法師蓋凌雲禪寺,所以總歸來說就是劉金波出錢,凌雲寺出地,所以它們兩者是沒有關係的。另外寶海法師是正統的佛教徒,而凌雲寺從來都沒有出家眾,是比較屬於地方性的。也許當時的凌雲寺是處在重修的階段,林知義才會答應把地給凌雲禪寺蓋,所以我覺得差一個字可能是為了做區隔,因為凌雲寺獻地,但又不能稱為凌雲寺,所以加一個禪字來做區隔。

  現在找有關佛教的書大部分都沒有凌雲寺,因為它是道教的,所以要找凌雲寺要找道教的書,一般寫的都是在講凌雲禪寺。有些教授在寫的時候根本就把凌雲禪寺寫成 凌雲寺,都搞混了。連西雲寺都搞混了,他們說四大佛教勝地之ㄧ是西雲寺,以我看到的資料來推論,我認為是凌雲禪寺,因為是本圓的關係,靈泉寺有善慧,日據 時代西雲寺是凌雲禪寺在管理,凌雲禪寺派第三代住持覺淨代管,所以既然當時是附屬在凌雲禪寺下,就不太可能是佛教四大聖地之ㄧ。

 

 

回上方

陳儀章先生<上一頁
 

 

 
回到上面
 
台北縣成州國小觀音山綠精靈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