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舊高雄市役所〉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號

       高雄(打狗)原為一個漁村聚落,逐漸發展而成的大都會。在鄭氏時期屬萬年縣,行政中心設於左營興隆莊。清代中期之後遷至鳳山埤頭街。日治初期沿用清朝鳳山埤頭街廳舍。

    明治43年(1910年)打狗支廳獨立之後,支廳官舍設於現哨船路62號一帶,大正9年(1920年)臺灣總督府將打狗改稱高雄街,設高雄郡。郡役所設於湊町一丁目(臨海二路,現永光行)。大正13年(1924年),廢高雄街、高雄郡,設高雄市,成為高雄設市之始,當時人口:四萬一千二百四十二人,市役所始設於鼓山區湊町四丁目(現今哈瑪星代天宮址),後因日政府鑑於新市街的發展動向東移,以及配合未來四十萬大高雄都市計畫,乃於昭和14年(1939年)將市役所遷至鹽埕榮町二丁目二十二番地(即舊市府大樓,現今歷史博物館)。

    直至民國34年(1945年)臺灣光復後,市役所更名為高雄市政府。民國68年(1979年)71日,高雄市改制為直轄市,因編制擴大,單位增多,原市府大樓嚴重不敷使用。在於民國81年(1992年),遷至現今四維路的四維市政大樓。

    昭和14年(1939年)落成啟用的高雄市役所為日人大野米次郎設計,清水建設責任施工。自日本明治維新一切西化後,產生傳統建築特色的危機感,而創造出來的新建築風格,是仿西方古典建築的屋身,再結合日本古典傳統的皇宮大屋頂而成的「帝冠式樣」。因發展年代較晚,在台灣數量很少,其特徵為結合東、西方的建築特長所演變出來的樣式。外觀如此,連內部結構也都是東、西合併,如西方圓柱頂部加上東方木材結構才有的雀替(即插角),建材為鋼筋混凝土,左右完全對稱。中央塔樓為日本式四角鑽尖頂,尖頂寶瓶狀。,用現代建築來表現日本風格。正面外觀似「高」字,為臺灣現存帝冠式樣最完整的建築。1992年市政府從鹽埕區遷入四維路新市府大樓曾經廢棄,甚至有拆除計畫,經文化界力爭、規劃為歷史博物館,於19981025日正式開館,是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成立的歷史博物館。

g06.jpg
初建完成的高雄市役所

g05.jpg
現在的高雄市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