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水筆仔的歷史紀錄 |
|
依照文獻記載,事實上在十七世紀台灣就已經有水筆仔的記錄了。西元一六三二年西班牙人占領淡水後,派出探險隊,沿著淡水河深入台北平原進行調查,隨行的厄斯基貝神父,在其報告中提及,淡水港口附近的Senae社淡水河河口北岸一帶,出產甚多名叫MangOVe灌木紅樹林,淡水河的紅樹林現有的記錄是水筆仔,漢人四兩銀可以買這種樹皮一百斤,然後再運到中國販賣。
(關渡自然導遊、徐偉斌、玉山社) |
|
一八六四年,在淡水英領事館任職的英國人俄德漢民曾在淡水、基隆一帶,採集了的七百多份植物標本,其中就包括了採自淡水的水筆仔,這些標本目前還存放在英國皇家植物園與大英博物館的植物標本館中。(關渡自然導遊、徐偉斌、玉山社) |
|
民國四十九年台北縣志地理志:
紅樹林本縣淡水鎮河口兩畔及基隆海岸,有茄苳樹枝純紅樹林。茄藤為常綠小喬木,莖之下部,處處落下氣根,藉以支持其莖葉。茄藤樹亦為胎生植物之一種,常於五、六月開花,果成熟後,並不脫落,即在母體上萌芽,其子葉下部作杵狀延伸,而形成胚軸,
此幼苗所需之養分,當然倚賴於母體,當其受到潮流或風力之強力沖擊時,即從母體脫落,插入泥中或在藉潮流流運往他處,然後發根出芽,漸次成長。紅樹林常生長於海濱乾滿潮線之泥土深處,滿潮時濃綠叢叢,點綴於水中,壯甚美觀。 |
|
|
|
|
|
|
|
專家研究報告 |
|
根據專家的考據水筆仔單種屬,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越南、中國大陸的廣東、香港、海南島及馬來西亞,其北限為日本南部。但馬來西亞的族群侷限於某些地區且數量稀少(Hou,1958),而淡水關渡一帶的水筆仔為目前全世界的最大片純林。
1864年英國人Oldham於淡水採到此物種,並將之編上採集編號116號後寄往英國,1887年Forbe和Hemsley引用此標本首度記載台灣淡水產水筆仔,此也可能是台灣最早被採集的紅樹林植物,1896年Henry亦以Oldham
的採集,記錄台灣淡水產水筆仔(Henry,1896)。松村任三(Matsumura)和早田文藏(Hayata)引用永澤定一(Nagasawa)於1904年採於基隆(採集編號447號)、大渡忠太郎(Owatari)於1896年採自高雄苓雅、牧野富太郎(Makino)於1896年採自基隆蛟穴山及Faurie於1904年採自基隆等標本記載此一物種,並引用Henry之看法記載產於淡水,但後來証實大渡忠太郎採於高雄之標本為細蕊紅樹。
1923年佐佐木舜一發表水筆仔於基隆絕滅,並於文中提出懷疑台灣基隆以外的地區有產此一物種,且對Oldham的採集地點提出疑問(Sasaki,1923)。1924年佐佐木舜一再度為文敘述於基隆的溝渠內發現二、三十株的水筆仔,此為基隆水筆仔最後一筆明確的記載。1931年金平亮三(Kanehira)描述此物種產於基隆及淡水,其中淡水之標本係引用1925年Sasaki所採之標本(編號1789)(Kanehira,1931),1930年工藤祐舜記載新竹紅毛港的水筆仔為二百年前徐熙拱氏由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引進種植(工藤,1930),1932年工藤為文記載台灣的水筆仔產於基隆、富貴角、淡水及紅毛港(Kudo,1932)。1936年金平亮三提到產於基隆、淡水及新竹仙腳石等地,且基隆的水筆仔可能己經絕滅(Kanehira,1936)。1976年陳明義等人發表50多年前,吳、黃兩位仕紳引進少許水筆仔幼苗,由於不斷的天然更新及附近居民的斷續砍伐,最先種植的地點已分辨不出(Chen
et al., 1976)。1999年廖日京記載水筆仔是由淡水貿易商黃東茂由福建省鼓浪嶼引入栽植於竿秦林(廖,1999)。
1988年Wester撰文發表台灣紅樹林的變遷型式(Wester,1988),由其所附標本館中標本看來淡水的水筆仔都是1925年(始於Sasaki,1925年)以後的採集品(除了Oldham
的採集外),且觀看佐佐木舜一的發表推測,淡水的水筆仔可能在日據時期即已絕滅,後來才再由大陸引入而淡水河口泥沙逐漸堆積,才造成今日大面積的純林。而日據時期基隆一帶有產原生的水筆仔,但約於1930年左右絕滅(1930年Hosokawa仍有標本紀錄,存於台大植物系標本館)。本文參考
(許再文 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
|
|
|
|
|
台灣水筆仔是新品種 |
|
台灣水筆仔聞名全球,在台灣也是家喻戶曉,很多人都
知道它一度差點滅種,亟需保育。不過,直到最近,農委會才確定:原來,台灣的水筆仔是以往未曾發現的新品種「Kandeliaobovata」不過,解開這謎團的人,不是來自植物學界,而是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師生。其實,早在今年五月,中山大學兩位博士許秋容、劉和義,以及南洋理工大學博士楊遠方已聯合將這調查結果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家協會的雜誌;農委會三斟四酌,直到上午,才承認這個事實。農委會坦承,水筆仔是熱門的研究領域,十幾年來,台灣有關這類論文和報告,不下數百篇,可從未有學者對它的學名產生疑慮。中山大學師生沒費多大功夫即揭開這謎團;他們解讀國內現有研究報告,然後採集樣品、分析結構,答案很快就揭曉了。過去台灣植物學家一再認為,世界的水筆仔是植物的一種,分布範圍包括印度、東南亞、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及成功大學生物系的學者從分子生物學的觀點解析水筆仔之後認為,水筆仔應該以南中國海為界,分化成兩群,一個在印度和東南亞,另一個則在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中山大學研究人員掌握了以上資料,再對照國外的相關研究紀錄,懷疑:水筆仔的染色體數目既然不同,那很有可能是不同的「生物種」,積極進行野外採集後,在實驗室仔細觀察。就這樣,真相大白了。中山大學研究人員確定台灣的水筆仔是新品種,並將它命名為「Kandeliaobovata」。全球,除了台灣,日本和中國大陸也有類似的品種。但相似度如何?農委會強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農委會很肯定,這項研究結果,大大提升了台灣植物分類學者的學術地位,也顯示台灣特殊地理位置在植物演化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因此,委託中山大學繼續進行全島紅樹林種類清查,並到英美博物館查核以往台灣採集到的紅樹林植物標本,以便確定台灣的水筆仔有多麼稀奇。
(中華資訊網) |
|
|
|
淡水紅樹林面積達七十七公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筆仔純林,備受國際矚目。這片紅樹林曾一度被認為是全世界水筆仔分布最北端,該看法後來被日本沖繩的水筆仔打破,但因沖繩水筆仔和大陸水筆仔一樣,屬零星分布,其國際地位仍不如台灣水筆仔。近年國外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分布在印度及東南亞的水筆仔染色體數目,與分布在台灣、日本、中國南部者不同。經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許秋容、副教授劉和義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理教授楊遠方等人進一步比較,發現台灣水筆仔為新種。許秋容等人發現,台灣水筆仔外表、內部構造及生態習性上,與印度及馬來西亞的水筆仔差異很大,明顯屬於兩個不同「種」的植物。今年五月,他們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植物分類學家協會所出版的雜誌「分類群
Taxon」上,引起國際植物學家重視。學術分類上,台灣水筆仔已依許秋容等人的名字,正式命名為Kandelia
obovata Sheue,Liu & Yong,與印度及東南亞的水筆仔Kandelia
candel有所區隔。農委會表示,該研究成果再次凸顯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位置在植物演化上扮演的重要地位,提升我研究人員的國際學術地位。(記者廖瑞宜/台北報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