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生物一

 

生物名稱

1.海蟑螂

外號

 

科別

海蟑螂科

特性說明

特徵與習性 :體長1.5-2.5cm左右。除了頭外,身體有十三節,其中胸部七節,腹部六節。有七對腳分佈在胸部的七節。尾部腹面是呼吸器官,有 12塊薄膜。頭上有一對大眼,一對觸鬚和嘴。在水中或陸地都靠保持濕濕的尾部腹面薄膜呼吸。海蟑螂有抱卵的習性。 每年11月為抱卵孵化最多時期。主要吃岩石上的藻類或動物的死屍。早上或傍晚,就從棲身處向有食物的地方列隊前進。

主要棲息地

海蟑螂是生活在高潮帶的生物。冬天常躲在岩石縫裡,喜歡生長在骯髒 的地方。

小記事

海蟑螂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甲殼類,也能在水中游泳。身體含大量黑色素細胞及少量黃色素細胞。

 

 體長1.5-2.5cm左右

 列隊前進

 

生物名稱

2.藤壺

外號

 

科別

藤壺科

特性說明

特徵習性:大多生活在潮間帶中,附著棲息在海中的任何固定或浮動的硬東西上 。又名蚵沏仔,廣泛著生在海岸礁石上,紅樹林生長的潮間帶亦頗為 常見,退潮時殼口緊閉以少水分散失,漲潮後再伸出濾網狀的附肢, 一伸一縮地濾食水中浮游生物。外殼如一座小火山,雖有殼但不是貝類,而是節肢動物,殼板顏色灰白,相當易於辨認。殼圓錐形,殼徑約1公分,殼孔內可伸出有分岐之蔓腳六對,蔓腳 的運動頗為迅速,每分鐘可78∼80次,藉以撥海水,攝取動物性食物。

主要棲息地

主要分布在潮間帶的物體上或水筆子的樹木上

小記事

是一種節肢動物

 

 殼圓錐形,殼徑約1公分

 水筆子的樹木上

 

生物名稱

3.彈塗魚

外號

泥猴或石貼仔

科別

鰕虎

特性說明

特徵與習性: 彈塗的外形跟一般的魚差不多,但是牠的前鱔很有力,胸鰭變得跟個 吸盤似的。所以牠們能用前鰭、胸鰭跳躍,在泥地、海灘上爬行或者爬樹。人們看牠爬樹爬得很快,跟個猴兒似的,又叫牠泥猴兒。彈塗在水裡跟一般魚一樣,用鰓呼吸;但是由於牠有個特殊的呼吸構造,所以能夠在泥地、海灘上生活。彈塗喜歡待在泥裡,即使在水中,也 會到水底的泥裡鑽洞做窩。牠們在地上找食物的時間比在水中的多。漲潮的時候,便爬在露出水面的木柱或石頭上,靜止不動。巢在底泥 中,冬天一到便躲在裡面。尾鰭的肌肉也很發達,可以用來飛躍。彈塗魚的種類很多,在台灣就有4-5種。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彈塗魚」,體長大概最多3-7公分,又稱泥猴或石貼仔,全身灰褐色有深色的斑紋,在淡水一帶很多。

主要棲息地

潮間的濕泥地上

小記事

在潮間帶能生活在陸地上的魚種

 

 眼睛在頭頂

 尾鰭的肌肉也很發達

  

生物名稱

4槍蝦

外號

 

科別

蝦姑類  

特性說明

特徵與習性: 槍蝦與蝦子是不同科的生物,蝦猴的外觀很像蝦子,但蝦子有十 隻腳,而蝦猴只有六隻腳,兩隻前螯特別的大,看起來和身體很不相 配,兩隻前螯不同大。體色類似蝦子成半透明狀,體長約2-- 4公分在退潮時會挖洞而居,在水筆仔的周圍的軟泥地分布較多,但在有 機多的沙地的岩石下也可見分布。以有機碎屑、澡類 其他生物的屍體 為食。 額角很小,眼球被頭胸甲所覆蓋,第一對步腳退化成大螯,可以防禦及攻擊,常常會發出〞答答〞的聲音。通常會一雌一雄居住在同一個洞穴中。居住的洞穴常常是泥沙中。

主要棲息地

在水筆仔的四周的泥濘地、中潮帶的岩石洞中。

小記事

槍蝦的分布很廣,但在整個水筆仔附近地區的數量並不多 有一隻膨大,好像拿著一把手槍似的,又會發出「喀喀」聲,好像在打槍一般,所以稱為槍蝦。
 

 

 兩隻前螯不同大

 第一對步腳退化成大螯

 

生物名稱

5沙蠶(綠色)

外號

海蟲

科別

多毛綱

特性說明

特徵與習性:海虫的體長約10-15公分,體色紅色,身體與有個個環節所組成,在每一環節的兩側都有一對步足,整個身體由步足排列在兩側,在運動時由身體的彎曲與步足前進。海虫沒有觸角,口器特別的發達,口器中可以見到細小的牙齒。主要分佈在水筆子的四周的泥濘地下約5- 15公分的 沙土中、其他地區也有少量的分布,但在沙地上則發現,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機質、藻類為食。

主要棲息地

水筆子周圍的泥濘地下

小記事

海虫是常用於釣魚用的釣餌。

 

 體色紅色

 主要以土壤中的有機質、藻類為食

 

生物名稱

6沙蠶(紅色)

外號

紅蟲

科別

多毛綱

特性說明

特徵與習性:沙虫與海虫長的十分的類似,沙虫的體長約8- 12公分,比海虫較短,體形也較小,體色紅色,身體是由個個環節所組成,在每一環節的兩側都有一對步足,整個身體由步足排列在兩側,在運動時由身體的彎曲與步足前進。雖然沙虫與海虫長的很類似,但沙虫分布在低潮帶的沙質地下,在漲潮時沙虫會將身體伸出洞口捕食水中的有機質與藻類 。退潮時則躲入 30公分的沙底下。     

主要棲息地

低潮帶的沙質地下

小記事

漁民在退潮時,利用特殊的長約40公分的長鏟子挖掘沙虫,供釣魚用的 魚餌

 

 

 沙虫的體長約8- 12公分體色紅色

 

 

生物名稱

7.豆仔魚

外號

 

科別

 鱗鯔

特性說明

生態習性:棲息在沿海及河口區。稚魚生活在海水中,濾食水中的浮游動物及底棲的小型甲殼類;隨著成長,食性由動物性轉變為雜食性,而後在轉變為偏草食性,以吞食淤泥中的矽藻及有機碎屑為生,體延長,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短。吻短。眼圓,前側位,脂眼瞼發達,前眼眶骨無缺刻。口小,亞腹位。唇薄,下唇有一高聳的小丘而不具唇齒,上唇有1列唇齒。背有隆脊。體被櫛鱗,鱗片具有多列錐型的櫛刺。胸鰭腋鱗長。側線數目為11條。體背部是暗褐色,體側銀白色,腹部為白色。除了腹鰭為白色外,各鰭為淡橄欖綠色。胸鰭基部無色。

 

主要棲息地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地形的海域,而河口區或紅樹林等半淡鹹水海域亦常見其蹤跡,亦常侵入河川下游。

小記事

以底泥中有機碎屑或水層中的浮游生物為食,群棲性,常成群洄游,幼魚在受到驚嚇時,會有躍離水面的動作。

 

 體側銀白色,腹部為白

 群棲性,常成群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