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牧師並非專業醫生,但他「以醫病來開闢通至傳道的大門」,1872年6月1日,馬偕即為人診療,以自己住處允充診所,他免費提供金鶪納霜給瘧疾患者服用,不少人看見裝「馬偕白藥水」的玻璃瓶子很好看,裝病向他需索,而後將藥水倒掉,收藏玻璃瓶玩賞,當時台灣尚不容易獲得此精細玻璃製品。
1873年5月5月日,他為能接納更多病人,在滬尾(今淡水)租屋,正式作為「滬尾醫館」。他先邀「五行醫師」前來協助,再敦請另一位洋行醫師林格也前來幫助,他曾解剖一位葡萄牙人的屍體,發現了世界第一例活在人體內的「肺蛭蟲」,滬尾醫館的這項發現,曾受國際矚目。到1875年,加拿大教會派了另一位宣教士兼醫師華雅各(J.B. Fraser)加入醫療行列。馬偕在台的義行,為一位美國底特律婦人知悉,她為紀念去世的丈夫馬偕船長,捐贈了美金三千元給遠在東方島嶼從事慈善醫療的同名馬偕宣教師,建造一所北部教會最早的新式醫院「浘尾偕醫館」,新建醫館於1879年9月14日開幕。偕醫館曾在清法戰爭期間,協助醫治傷兵,獲清政府嘉獎;日治後,更於一九00年三月二十五日取得日本殖民政府正式許可。
馬偕奉獻台灣,「寧為燒盡,不願鏽壞」的薪火精神,永遠長存。